染料掺杂剂的位置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TN383.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才计划 , 电子科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计划


Influence of dopant loc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利用3种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dimethylquinacridone (DMQA),4-(dicyanomethylene)-2-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yl-9-enyl)-4Hpyran (DCJTB)和5,6,11,12-tetraphenylnaphthacene (Rubrene)作为掺杂剂,研究了其掺杂位置对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性能的影响.利用F(O)rster能量传递(ET)理论和直接载流子俘获(DCT)理论,结合器件的电致发光(EL)光谱,讨论了这3种材料作为掺杂染料的类型.实验结果表明,小分子荧光染料DMQA、DCJTB和Rubrene同时具有ET型和DCT型掺杂剂的双重特性;另外,掺杂剂的位置对器件的EL光谱有较大影响,并讨论了EL光谱差异的形成原因.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于军胜,李璐,黎威志,娄双玲,锁钒,蒋亚东.染料掺杂剂的位置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J].光电子激光,2008,(6):719~72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2007-04-28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