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 Lu Li Jianxin Feng Qiyuan Yang Xingyu Liu Xiumin Wang Jing(Department of Physics ,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 Huhhot )
1997(6).
摘要:Lorenz-typeChaosinInstabilitySaturation猓危铮睿欤椋睿澹幔颍裕瑁颍澹鳎幔觯澹停铮洌澹茫铮酰穑欤椋睿鏣XLorenz┐typeChaosinInstabilitySaturationbyNonlinearThr?..
1997(6):417-420.
摘要: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GaAs衬底上生长了ZnTexSe1-x单晶薄膜。在N2分子激光器激发下,首镒在室温,ZnTe0.005Se0.995单晶层中观测到它的蓝带发光。随X值增加,ZnTexSe1-x中S1带消失,发光主要由一个绿
1997(6):421-425.
摘要:制备了微晶平均尺寸不同的两种CdSxSe1-x半导体微晶限域玻璃。实验研究表明;对微晶尺寸小于激子的玻耳半径的样品,能观察到激子的室温吸收和荧光发射,并且激子共振吸收使三阶光学非线性增强;而对尺寸较大的样品其光学性质类似于体相半导体。
1997(6):426-430.
摘要:运用速率方程和非相干光时延四波混频对CdSxSe1-x半导体量子限域玻璃中激子的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由激子复合速率决定的三阶光学非线性时间仅2.5皮秒,而表面陷阱俘获电子一空穴对所需时间长达几百皮秒。
1997(6):431-433.
摘要:用20毫瓦氦氖器作为激发光源,研究了若丹明6G水溶液反斯托克斯荧光谱。反斯长克斯荧光强度随溶液温度有强烈依赖关系。当温度由23℃升高到43℃时,反斯托克斯荧光强度增加三倍。根据热平衡分布规律讨论了反斯托克斯荧光强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
1997(6):434-436.
摘要:本文用单不束对“对一苯并噻唑基尾式铁卟啉”的非线性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样品具有反饱和吸收及热自散焦特性,并且每种效应导致光限幅,由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制成新型光限幅器件。
1997(6):437-440.
摘要:采用氙灯泵浦,实现了对掺钕新型晶体氟磷酸锶BDN染料片1.059μm调Q激光运转。测量了不同腔长,染料片小信号透过率,以及输出耦合镜反射率R情况下输出激光的能量和脉冲宽度。
1997(6):441-445.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种用于光纤陀螺的GaAs集成光学芯片。该芯片由分束器,极化器,相位调制器及单模波导组成。芯片总的尺寸约22mm×0.5mm,远小于用LiNbO3制作的同类芯片。
1997(6):446-449.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对强度调制-直接检测WDM光传输系统中使用掺铒光纤放大器做前放的光接收机灵敏度及功率恶化进行了分析和计算。采用近似方法导出了光接收机灵敏度的数学表达式。
1997(6):450-453.
摘要:报道了准连续激光二极管阵列端泵浦的高转换效率高功率Nd:YAG激光器。研究了输出功率与占空比及脉宽的关系。在平均输入功率为4.7w时,获得平均输出功率1.9w,光-光转换效率为40.4%。实验中使用透镜导管作为耦合系统,可以将LD阵列的大发散角,大发光面的激光束有效地耦合到激光棒的输入端面。
1997(6):454-457.
摘要:本文对温度变化引起的波片延迟相位的改变进行了讨论,并据此提出了对石英多级波片温度效应的修正补偿方法。
1997(6):458-461.
摘要:本文引入了非整数付里叶变换的概念,将传统的整数付里叶变换扩展到了非整数域,并以矩形函数的非整数付里叶变换为例描述了平方梯度折射率介质中光场从物面到谱面的演变过程。
1997(6):462-465.
摘要:本文对生物分子的热作用效应分形理论进行了分析,借助文献计算了激光作用的“解链”温度,并用这对DNA氢键的解链温度进行了计算,与实验结果相的,进而借助热传导理论导出了使生物分子“解链”的激光辐照时间的门槛值。
1997(6):466-470.
摘要:本文将Nd^3+:YAG三倍频调Q激光微束系统用于质粒转化。以本实验室构建的耐药质粒作为导入基因,利用激光微束技术在大肠杆菌上打孔,通过高渗液的作用,在细胞内外形成渗透压压力差,将质粒成功地导入了大肠杆菌中,并获得了表达,取得了遗传性状稳定耐药菌株。
1997(6):471-474.
摘要:本文了钝顶螺旋藻在不同剂量的He-Ne激光照射下引起的生理生化特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相比,经激光照射后,藻体一形态,干重,含氮量和胞外多糖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胞外多糖含量,提高了193%,展示了激光诱变螺旋藻的良好前景。
1997(6):475-478.
摘要:本文对激光的生物学作用机制从激光的光,电磁,热和压力效应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生物体以共振和非线性形式吸收光能后,能导致生物分子变化,其形式主要表现为:异构化,激发电子,光解离及产生自由基;而电磁场效应则主要表现为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和磁场作用;热效应和压力效庆则是通过加剧分子运动和破坏分子及组织结构形式影响的生活活动。
1997(6):487-490.
摘要:本文综述了强激光对光电器件,半导体材料的破坏研究的进展,研究现状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1997(6):491-493.
摘要:本文综述了量子阱包络态跃迁和它的光学,光电子学性质,介绍了基于这种新型红外跃迁的微微秒集成光学逻辑和光计算机。
1997(6):494-497.
摘要:本文介绍了准相位匹配技术的概述,发展历史和简要理论,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1997(6):498-499,502.
摘要:稀土配合物中的有机配体长余辉发光现象@李文连@田明真@赵旭¥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稀土配合物中的有机配体长余辉发光现象李文连田明真赵旭(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长春,130021)LuminescencewithaLongDecayTimeinRare...
1997(6):500-502.
摘要:本文报导了利用扩散光子密度波取象方法研究了强散射介质取象时应该选择的最佳波长,通过在强散射介质中加入少量弱吸收物质我们得到了更加清晰的象,因此我们得出,在研究强散射介质取象时,应该选择该介质有弱吸收的波长作为取象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