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
摘要:新型准分子O2(Δg)二聚物激光振荡研究高惠德(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150001)项目批准号:69188008本课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O2(Δg)]*2具有六类简正振荡模式,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系统地全面地探讨[O2(Δg)]*2—同核双原子分...
1998(2).
摘要:在N2激光作用下,胃癌组织的发光的特征峰出现在λ=590nm左右。模拟实验表明这一发光与其内源性叶啉发光有关,探讨了癌发光的分子基础。
1998(2):87-89.
摘要:简短评述了大容量和超大容量光通信系统的WDM和OTDM技术,提出了一个在OTDM通信系统中用锁模光纤激光器做时钟提取器的新方法,给出了一个利用设置波分预标时钟脉冲方案构成的新的全光型OTDM通信实验系统结构。
1998(2):94-59.
摘要:本文报导了为提高GaAlAs双异质结红色发光二极管的量子效率所采取的技术及初步研究成果。已研制成的高亮度红色LED的发光强度为400mcd,由于电极制作技术的改进,其正向电压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
1998(2):96-99.
摘要: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计算了竭地管的慢轴和快轴方法的光束分布,结果表明,用于固体激光器泵浦的高功率激光二极管阵列的连续分布的激光束通过透镜导后可以获得平滑面均匀的光场分布,基于这种分布,我们设计了两种结构的透镜导管,用激光二极管阵列实验测得未镀抗反膜的透镜导管的耦合效率高达84%。
1998(2):100-101.
摘要:本文报导了ZnCdTe-ZnTe多量子阱的受激发射性质,通过改变激光发光强度,并在不同的方向接收样品的光发射,将所得的样品的光发射谱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该材料的受激发射过程就是n=1重空穴激子参与的一系列过程。
1998(2):102-104.
摘要:本文根据光传输理论导出介导消光系数,折射率与介质电磁参数,光波频率,电偶极子浓度及迁移率等的关系,分析了光激发与增加气敏介质的氧吸附的规律,结合实验说明气敏薄膜的光学变化机制。
1998(2):105-107.
摘要:根据电流连续性原则和光伏材料选择原则,对叠层电池的电流匹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匹配是影响叠层电池短路电流和转换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电流匹配可以通过调整单元电池厚度来实现,在此基础上,获得了面积为400cm^2,转移效率分别为8.28%,7.52%和6.74%的a-Si/a-Si,a-Si/a-SiGe和a-Si/A-Si/a-SiGe高效率叠层电池。
1998(2):108-109.
摘要:本文研究短程透镜的焦点位于端面外的球差特性。对焦点位于波导外部(包括端面)的情况给出了一种精确测量焦距新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测量精度取决于读数显微镜的读数精度(0.01mm)。
1998(2):110-112.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用于红外电荷耦合器件(IRCCD)的微透镜成像的机理,采用光线追迹法建立了微透镜阵列的数学模型和设计方法,并针对128×128元PtSi-IRCCD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设计,研究了结果表明,采用微透镜阵列可使IRCCD的填充因子达到100%。
1998(2):113-115.
摘要:本文研究了光波场的Wigner分布函数的特性,并利用这种特性构造了非整数频谱分析系统。
1998(2):115-115.
摘要:光学超衍射极限的新理论研究杨国光(浙江大学,杭州310027)项目批准号:69088005本项目采用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对光学衍射极限进行了研究,提出三种SRO(超分辨光学)的新原理:光学合成孔径理论;频域成像理论;以及空间拟合函数超像元理论;并提...
1998(2):116-118.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空间调制干涉成像光谱仪原理,并与具体有代表性的静态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通量进行了比较,说明它具有高通量,大视场的优点,推导了这种干涉仪的干涉图表达式,分析了胶合层楔角对调制度的影响,给出了楔角的容限计算公式。
1998(2):119-123.
摘要:本文用频谱分析的观点对叠加莫尔,付里叶变换莫尔,扫描莫尔及相移扫描莫尔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这几种莫尔等高方法的付里叶描述,文中讨论了这几种方法在频域中的联系,从频域上看这些方法的本质特征是:使携带莫尔信息的基频移中而获得莫尔条纹。
1998(2):126-126.
摘要: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的调Q与增益开关双机制作用的研究周复正张正泉顾绍庭马建伟薛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201800)项目批准号:69288007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用增益开关和调Q双机制作用压缩脉冲宽度提高输出功率,实现Quasi-...
1998(2):127-128.
摘要:本文介绍了测定材料漫反射特性的原理和检测系统的结构,利用该检测系统,对氧化镁,硫酸钡,聚四氟乙烯等制成的白板材料进行了紫外波段的实测,并且把它们同朗伯漫反射体进行了比较,对其偏差进行了讨论,此项研究结果,为太阳紫外光谱监视器的辐射定位奠定了基础。
1998(2):129-133.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Mach-Zehnder干涉仪同时测定染料掺杂高聚物薄膜电系数张量实部和虚部的方法,用该方法测量了掺染料1号(DR1)有机玻璃到(PMMA)膜的复数电光系数张量分量r13和r33并讨论了膜内多重反射效应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给出了修正公式和实验结果。
1998(2):134-135.
摘要:采用实时全息干涉仪以及由单片机组成的光电检测系统,成功地实现了位移和倾斜的智能化测量。
1998(2):136-138.
摘要:文献曾导出激光-DNA相互作用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但其导出是非量子力学的,本文用量子力学导出了激光-DNA相互作用的运动方程,并分析了此方程之解所反映的系统之混沌态问题。
1998(2):139-141.
摘要:在N2激光作用下,胃癌组织的发光的特征峰出现在λ=590nm左右,模拟实验表明这一发光与其内源性叶啉发光有关,探讨癌发生的分子基础。
1998(2):142-145.
摘要:本文唯象地提出了一个光学四稳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说明在四隐系数的临界点同样具有类二级相变的特征,进一步指出光学多稳系统都有类似的性质,这使得我们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光学非线性耗散系统临界点相变共性。
1998(2):146-149.
摘要:本文采用二阶精度迎风TVD格式对轴对称的激光等离子体流进行了数值计算,模拟研究了Nd:YAG高功率脉冲激光与铝靶作用时等离子体场的形成过程,获得与实验结果一致的时间相关解。
1998(2):150-151.
摘要:本文介绍了测量λ/4波片的半阴方法,并利用透过波片的透射光强度导出待测波片相位延迟到计算公式,分析了起偏器最佳位置的确定方法。
1998(2):152-154.
摘要:研究了调Q激光与金属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用等离子体云飞散的近似模型和瞬时温度场关系式对凹坑的形成制作了定性分析,用蒸发阵布的功率平衡方程,讨论了不同要求的刻标加工最佳参数的选取,理论分析与刻标效果基本相符。
1998(2):155-156.
摘要:本文对激光光束通过望远系统后光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6倍望远镜进行了激光损伤和破坏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对望远系统的损伤破坏主要是热效应所致,损伤破坏的情况与激光的能量,波长,脉冲宽度和望远系统的结构有关。
1998(2):157-159.
摘要:本文对新近发展的一种偏振光矢量的数学表示法-双复数表示法进行详细介绍,并给出了偏振光矢量通过各种偏振器件时的双复数变换公式。
1998(2):159-159.
摘要:正入射软X射线显微成像研究陈星旦曹健林王占山缪同群翁志成(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长春130022)项目批准号:69088008在国内率先研究了正入射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并获得了优于1μm分辨率的正入射X射线显微成像系统,达到国际同等水平。...
1998(2):160-161.
摘要:本文阐述了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CdS薄膜光学性质的基本原理,设计了测试系统,并利用所设计的系统对化学水浴法沉积CdS薄膜的光谱透过率进行测试。通过对不同沉积时间的CdS薄膜的光学性能分析,得出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沉积时间薄膜的光学性质有较大的影响。
1998(2):166-169.
摘要:光学相干显微术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它能对高散射介质,如生物组织进行非介入的快速成像,其分辨率远大于B超,因而在活体生物组织的微结构分析和疾病诊断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998(2):172-172.
摘要:利用电子全息术观察微磁畴结构及数字重现电子全息图陈建文(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201800)项目批准号:69277001电子全息术在测量微电磁场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性,是非常有潜力的实验手段,在许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