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4):331-334.
摘要:采用棱镜耦合法和偏振反射技术研究了P(VDF/TrFE)聚合物薄膜光波导特性。配制适当重量比浓度的P(VDF/TrFE)溶液,通过提高极化时的温度,可制成均匀透明的极化聚合物薄膜平面波导。P(VDF/TrFE)成膜后薄膜内部的晶界与晶粒对于其光学性质的影响可以获得较大改善。样品用旋涂法制备。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光学特性的影响。
2000(4):335-338.
摘要:本文研究了各种新型的强光敏性特种光纤,并结合我们的制作经验从光纤结构和制作过程上给予了详细的讨论。同时文章出给出了我们研制的B/Ge光敏光纤的结构剖面及其写入紫外光纤光栅的实验结果。
2000(4):339-341.
摘要:采用类似宾主效应法,在1T高斯的磁场中合成了聚合物网络稳定液晶膜。这种膜在关态呈透明态,且具有取向呈各向异向性。研究表明,在适度电场作用下。这种膜可呈现强的光散射各向异性,即光偏振性。用建立的结构模型分析和讨论了实验的结果。
2000(4):342-344.
摘要:本文求解纵向摇摆器磁场加直流磁场中的电子运动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中求得电子速度的严格解析解,并导出直角坐标和圆柱坐标中电子位置坐标的近似析解。同时用电子运动模拟计算进行了校验,指出近似解析解有较好的准确性。
2000(4):345-348.
摘要:本文给出了动态的垂直腔面发射速率方程,并由此推出了瞬态下的衰减因子和张弛振荡频率和计算公式,以及小信号调制下的光子、载流子的响应函数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在瞬态下衰减因子随β的增加明显变大,它使张弛振荡过程变短;在小信号调制下,多量子阱的周期增益结构比一般的垂直腔面发射结构有更大的调制带宽。
2000(4):349-351,355.
摘要:有机聚合物热光型光波导器件是具有重要应用意义的集成光学器件。本文针对器件中温度场特性在器件性能优化方面的重要性,根据热传导理论,建立了热学模型,文中首先给出了热传导学的基本理论,基于此给出了器件热学模型的分析与建立。此项工作将为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打下基础。
2000(4):352-355.
摘要:实时目标跟踪在自动控制和在线检测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两幅图像作异或运算实现运动目标的检测及跟踪的方法,并给出了能快速完成此运算的与计算机系统总线接口的电路硬件设计。实验表明,该电路硬件运算比纯程序软件运算速度快近两倍,是实时目标跟踪的首选方法。
2000(4):356-358.
摘要:本文采用“改进电沉积法”制备WO3薄膜,并研究了该薄膜的后氧处理方法,以及后氧处理条件对薄膜的电化学特性,尤其是红外反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该方法处理过的薄膜,其红外反射率调制能力提高8%。
2000(4):359-361.
摘要:用简并四波混频技术研究了 nc- Si/Si O2 多层薄膜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观察到了位相共轭信号 ,测得实验用样品在光波波长为 5 89nm处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 3) 为 4.1× 10 - 7esu,并对该材料的光学非线性产生机理作了探讨。
2000(4):362-365.
摘要:运用矩阵光学技巧,球面镜光腔的往返一周光束变换矩阵可分解为两矩阵之积,它们各对应于一分数付里叶变换,因而光腔的振荡本质就是不断作用分数付里叶变换的过程。其稳定条件和束腰位置可用分数阶次描述,分数阶次可为复数。同时,给出了可能的拓展。
2000(4):366-369.
摘要:自组织生长方法作为一种有效而直接的制备半导体量子点的方法受到重视。本文采用无需在样品上制备电极的电容耦合的光伏谱方法,实验测量了In0.4Ga0.6As/GaAs自组织量子点在不同的温度下的光伏谱,对测量谱峰进行了指认,研究了量子点谱峰能量位置随温度的依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量子点具有与体材料及二维体系不同的温度特性,对实验所测样品,其激子峰能量随温度增加而红移的速率约为GaAs体材料带隙变化的1
2000(4):370-371.
摘要:本文报道了空间差分光调制反射光谱,指出了它与常规光调制反射谱的区别,与常规光调制反射光谱相比较,它具有更好的信噪比和灵敏度。利用该光谱方法对GaAs/AlGaAs量子阱的实验测量结果表明,空间差分光调制反射光谱具有丰富的光谱结构。
2000(4):372-374.
摘要:利用我们正在研制的新型大功率激光光束光斑质量诊断仪,实现了大功率激光光束横截面的功率密度分布测量,并给出了计算光束位置、束宽、焦点位置、焦斑大小、发散角、焦深和光束质量因子等相关光束参数的数学处理方法。
2000(4):375-378.
摘要:在多孔硅(PS)表面电子发射冷阴极中采用间隔式多层结构。由此,器件电子发射效率显著提高,在32.5V偏压下,发射效率达13.5%,发射电流密度29μA/cm^2;工作电流和发射电流的波动性明显减小;器件稳定性得到提高。
2000(4):379-381,385.
摘要:用微扰理论和多层分割法求得到金属包层非均匀介质波导导模的传播常数的一级和二级近似解,与用复本征方程求得的精确解进行比较,给出了与精确值符合相当好的数值结果,结果表明微扰法是相当好的近似方法,二级近似结果对一级近似结果的修正很小,一级近似已可以给出足够精确的结果。
2000(4):382-385.
摘要:根据LD泵浦准三能级系统的特性,从准三能级的速率方程理论出发,按照推导出的LD端泵浦三能级系统的阈值功率和输出功率及斜效率的表达式,详尽讨论了泵浦光椭圆高斯分布下椭圆度对阈值功率和输出功率及斜效率的影响,并与泵浦光圆高斯分布时进行了比较。由此得到的结论在实验技术中可用来进行优化设计,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2000(4):386-387,390.
摘要:本文基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TFT- L CD)的工作原理 ,提出了一种小型黑白视频液晶显示器的设计方案 ,提供了电路中的一些设计技巧。通过实验验证 ,该方案简单可行 ,能够得到稳定的同步信号(Hsyn、Vsyn)、时序控制信号 (Cp)以及反相视频信号 (±Video) ,并结合 L H5 0 712和 L H5 0 72 8系列驱动IC,在液晶视频显示小型化、低成本、调节方便和高质量整体方面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2000(4):388-390.
摘要:首次生长了新型激光晶体掺钬硼酸钙氧钆(GdCOB:Ho),测量了它的透过谱,分析并标定了Gd^3+离子和Ho^3+离子的能级跃迁对应的峰值。计算了Ho^3+离子在晶体中的吸收截面。由积分吸收截面的公式及Judd-Ofelt理论计算的振子强度PJ,J拟合出唯象强度参量Ωt。
2000(4):391-395.
摘要:以智能复合材料结构中的损伤估计为目的,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利用多模光纤缠绕尼龙筋(或细钢丝绳)式的传感器。将这种传感器组成传感阵列埋置于复合材料内,可以对材料结构的受力、应变等状态参量进行检测。采用OTDR技术实时处理并行分布式传感信号,在复合材料典型构件上的初步实验表明该方法实用可靠,在复合材料智能化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0(4):396-397.
摘要:本文从高斯光束的波动方程出发,建立起相交区域的数学模型,从而推导出干涉花样沿着X、Y、Z轴分布的空间频率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2000(4):398-402.
摘要:具有光叉连接(OXC)节点的波分复用(WDM)光网络中,串扰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本文针对基于分送耦合开关的OXC结构,分析了相干和非相干串扰引入的光功率恶化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相干串扰是影响传输质量的重要因素,串扰引起的光功率恶化主要取决于复用波数M,而与输入光纤数N关系不大。如果在OXC节点内采用3R光电波长变换器(OEWC),串扰对系统的影响会降低。
2000(4):403-406.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利用非线性光学环形镜的开关效应和光纤内交叉相位调制效应实现全光波长变换系统中,色散位移光纤长度、砂浦脉冲峰值功率、泵浦脉冲宽度以及泵浦脉冲和连续探测波之间群速度失配参量对输出脉冲波形特性的影响。通过优化系统各项参数,可以在实现最高转换效率的同时,降低波长变换脉冲扶真程度,使波长变换脉冲无展宽,从而适用于超高速率通信系统。
2000(4):407-410.
摘要:利用自伴算符方法,通过耦合非线性薛定格方程分析了双芯光纤中孤子的传输与耦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孤子脉冲在两纤芯间的耦合特性与注入的孤子振幅有密切关系,耦合特性表现为周期性、非完全周期性和完全非周期性的能量变换;孤子脉冲在两纤芯间的传输特性与注入的两孤子间相对相位有密切关系。
2000(4):411-414.
摘要: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常耦合系数光纤光栅振荡特性对其色散补偿性能的影响,解释了产生这种振荡的原因。并采用此种光纤光栅作色散补偿器,获得了10Gbit/s、200km常规单模光纤传输系统。证实了带宽大小合适的滤波器是消除线性啁啾光纤光栅色散振荡对光通信系统影响的有效方法。
2000(4):415-418.
摘要:运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非线性双光子Jaynes-Cummings(J-C)模型系统中光场振幅平方压缩的时间演化特性及非线性修正项、双光子失谐量和热噪声的影响。
2000(4):419-421.
摘要:用球面波照明物体的自由空间菲涅耳衍射,实现分数(P〉1)级傅里叶逆变换,提供了分数傅里叶逆变换无透镜光学实现的模式及其参量选择的法则,对光学信息处理具有实用价值。计算机模拟实验证明了结论的可靠与可行。
2000(4):422-426.
摘要:利用血红蛋白在不同氧合状态下对近红外光具有的不同吸收谱这一特性,可以对人体组织中氧合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浓度的变化进行定量检测。然而在人体组织这个复杂的不均匀混合介质中,深层组织往往是感兴趣的待测部位,如皮脂下的肌肉组织,头皮和颅骨下的脑灰白质等,这时外层覆盖组织的存在会直接影响检测的精度;另外,全血的局部氧饱和度(rso2)的波动,红细胞比容的变化,以及血容积都对测量精度产生
2000(4):431-433.
摘要:基于Pennes传热方程,从理论上讨论了激光作用于生物组织时所引起的组织温度变化,给出了生物组织温度变化随激光功率、激光照射时间以及生物组织的热物性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对激光临床应用有理论指导意义。
2000(4):434-436.
摘要:本文采用线性组合算符法导出了极性晶体中强耦合表面磁极化子的振动频率、有效哈密顿量和诱生势。讨论了电子自旋对强耦合表面磁极化子性质的影响。
2000(4):437-438.
摘要:本文报道一种应用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并通过软轴驱动精密光学调整架的系统,应用该系统对激光器谐振腔的反射镜进行了自动控制。
2000(4):439-443.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微型光开关在光纤传感技术与全光通信领域的主要用途,介绍了目前利用微细加工技术研制各种类型微型光开关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微型光开关的研究发展方向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0(4):444-448.
摘要:综述空间调制偏振干涉成像光谱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介绍了偏振分束器(双折射晶体)的分光机理和目前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偏振型光谱仪及成像光谱仪方案及发展现状,并就其广泛应用作了论述。
2000(4):449-453.
摘要: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光泵亚毫米波(SMMW)激光的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亚毫米波激光的应用领域,展望了它的应用前景。
2000(4):454-454.
摘要:项目批准号 :6 95 76 0 18成果简介 如果干涉仪测量臂的相位保持不变并且与参考臂的相位差为 180°,测量臂的光强随被测量而变化。当测量臂与参考臂的光强相等时 ,干涉结果的相位将发生 180°突然变化。这一现象称为相位突跳 (phasejump)。 该研究项目通过理论研究建立了干涉仪中发生相位突跳的数学模型 ,并在修正偏振差动干涉仪中实际观察到了相位突跳现象。应用该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相位突跳发生的条件、修正偏振差动干涉仪的调整及影响边缘探测分辨率的因素。这些研究揭示了干涉仪中的相位突跳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标志信号。在此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