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3):221-224.
摘要:本文报道了一种能够实现高速、高灵敏度的InP基谐振腔增强型(RCE)光电探测器。它采用衬底入光方式,解决了在InP衬底上外延生长的InP/InGaAs介质膜分布布拉格反射镜(DBR)反射率低的问题,该探测器的吸收层厚度为0.2μm,在波长1.583μm处获得了80%的峰值量子效率,同时为了降低探测器的固有电容,利用质子注入技术使得器件的部分电极绝缘,实验结果表明质子注入不影响RCE光电探测器的量子效率。
2002(3):225-228.
摘要:本文以菲涅耳衍射透镜的设计为例,在单位周期内的相位台阶数与最小特征尺寸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小元件边缘单位周期内的台阶数,以增大最小特征尺寸的一种新的设计大数值孔径衍射元件的优化设计方法,并对衍射效率进行了讨论。确定了多台阶衍射透镜优化设计的结构参数。最后给出了设计实例,与深浮雕法和相位匹配法比较,本文法设计的元件仅需套刻3次,而衍射效率的理论值达55.4%,是一种有效的优化方法。
2002(3):229-231.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大频差可调谐及双频激光器。利用LD端面泵浦Nd:YAG微片,将液体压强通过传递膜片加到晶体径向上,由于应力双折射效应,此微片激光器纵模发生分裂产生频差,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此频差与施加的压强成正比关系,通过改变压强即可实现频差调谐。实验中获得了良好的频差与所加压强的线性调谐关系,并得到了约3.4GHz的巨大频差。
2002(3):232-236.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频率分辨光学门(RFOG)技术的原理和算法。对于倍频情况(SHG-FROG),我们编程实现了利用计算机快速回归。文中给出了利用该程序所获得的回归结果及对传统算法的改进。事实证明,该算法在分析各种性质的超短脉冲时既准确又方便。
2002(3):237-239.
摘要:DVD光学头误差探测器的性能参数对其伺服精度的读出信号均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误差探测器的结构及信号检测原理,重点探讨了离焦误差探测器和道跟踪误差探测器的安装精度对光学头在DVD模式和CD模式下聚焦和寻迹伺服性能的影响,同时给出了具体的性能参数评估公式,并根据实验测试结果对误差探测器性能参数的检测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2002(3):240-243,263.
摘要:通过对MgO:LiNbO3参量过程温度相位匹配及走离角,允许参量等运转参数的理论计算与分析,确定了晶体的切割角度θ=82℃,以近非临界相位匹配(NCPM)取代NCPM,将温度调节范围控制在较低的温度上,研制了532nm泵浦的MgO:LiNbO3温度调谐脉冲光学参数振荡器(OPO),在800~1700nm波段实现连续调谐输出。参量泵浦功率密度阈值为57.3MW/cm^2,泵浦能量约2倍阈值处,单谐振(SRO)参量转换效率为11%以上。
2002(3):244-246.
摘要:本文通过在光纤环形腔中采用珐珀(F-P)腔和电光晶体相位调制器(PM),实现了光通信1550nm窗口的间隔为0.2nm和0.4nm的稳定连续多波长激光输出。这种光源符合ITU-T建议对波分复用(WDM)所用波长的标准。
2002(3):247-249.
摘要:本文分析了准三能级激光系统的特点,给出了实现946nmNd:YAG激光及其腔内倍频的方案。报导了在2W功率抽运下,通过优化设计,室温下获得490mW的946nm连续红外激光,通过LBO晶体腔内倍频获得了120mW的473nm连续蓝色激光,光光转换效率分别为24.5%及6%。
2002(3):250-252.
摘要:建立了计算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体电势的理论模型,把在光照下所产生电流与暗电流相等时所加的电压称为补偿电压,得出了补偿电压与体电势函数关系式,该函数只与材料参数及温度有关,在温度较低时,补偿电压即为体电势,在室温情况下,因受扩散运动影响,体电势低于补偿电压,该理论模型计算得出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2002(3):253-256.
摘要:本文对波分复用(WDM)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四波混频(FWM)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WDM可用于由多段不同长度,不同色散值的光纤组成的多级放大WDM系统FWM效应的计算方法,进而分析了单级、多级放大和色散补偿这3种特例的FWM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标准单模光纤与高负色散值色散移位光纤的组合可以有效地抑制FWM混频效应。
2002(3):257-260.
摘要:本文对分布式光纤喇曼放大器(FRA)利用功率耦合微分方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其分布放大特性,并结合对光纤通信系统容限及性能的计算讨论了利用FRA的分布放大特性降低WDM信号非线性,提高信噪比从而提高系统性能的可行性。此外指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分布放大和频带利用等方面的局限性。
2002(3):264-266.
摘要:本文研究了热退火对KDP晶体中散射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晶体中气相、液体和固体散射颗粒,退火的效果不同,对3种散射颗粒和起源及热退火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退火导致了液体包裹体中空洞的产生,但对固体散射颗粒的作用并不明显。
2002(3):267-269.
摘要:研制出一种新型红外比色测温仪,其主要特点是工作波长λ2=2λ1, 即倍波长关系,与一般比色测温仪相比较,可以减小1%的测量误差,从而提高准确度1%,测温范围600~3000℃,研究了比辐射率问题,利用黑体探头校正比辐射率,可应用于冶金工业中。
2002(3):270-273.
摘要:本文建立了应用光纤测量技术实现燃气轮机动态间隙检测的实验系统。详细描述了系统的构成,设计了新型的光纤测头,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方案,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实验系统能够实现对燃气轮机内部环境恶劣,高温和转速快的叶顶间隙的测量。
2002(3):273-276.
摘要:本文在模板匹配法的基础上,根据汽车牌照本身的特性,提出了特征点匹配识别的方法,选取能够区分各字符的若干特征点,进面最值得到各字符的编码、通过判断达到识别汽车牌照的目的。本方法减少了冗余信息,大大提高了识别速度。
2002(3):277-281.
摘要:本文分析了视频系列图像的特点,在运动目标的连续帧相减探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运动轨迹自动探测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了局部运动轨迹合成目标整体运动轨迹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第1步,把图像相减,对结果进行对比度增强后,分成一定大小的子块,第2步,求出每个子块的重心位置和重量,按一定阈值把背景区子块的重量置为零,基本上保留下运动目标区的子块,第3步,按相邻关系把非零值子块组合成各自的子块群,最后,求出各个子块群的重心位置,就求出了各个运动目标的位置,本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快速性。
2002(3):282-284.
摘要:在细化后的指纹图中,常常含有像岛屿这样复杂的伪特征结构,因为这种伪特征结构有许多形态,所以想发现并去除它们并不很容易,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判别所有形态岛屿的方法,基于这种方法发展了一种去除这种伪持征的技术,我们将这种技术用于实际的指纹细化后处理中,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实践证明,这种技术是有效的。
2002(3):284-296,299.
摘要:本文证明了主动调Q激光器的速率方程及其解可以作为被动调Q激光器速率方程及其解的特例,并通过归一化相关参数得到了同时适合于主动和被动调Q激光器速率方程的普适表达式。
2002(3):285-287.
摘要:用5kW横流CW CO2激光器在1Cr18Ni9Ti与Cr18Ni12Mo3Ti阀门零件上熔覆NiCrFeBSi合金,得到了厚2~3.5mm、表面平整光滑和组织细密的合金熔覆区,并结合熔覆试验分析探讨了激光熔覆层快速凝固过程中的凝固组织及组织控制方法。
2002(3):288-290.
摘要:本文首次报道了ps激光脉冲泵浦下的有机染料的上转换腔激射,当用1064nm激光(40ps)激发有机染料PSPS[trans-4-(4′-pyrrolidinyl styryl)-N-methyl pyridinium methyl sulfate]时,可以得到中心波长分别为615nm和620nm的超辐射和腔激射,用再吸收现象解释了腔激射相对超辐射的红移现象,用不同条件下再吸收系数的不同解释了超辐射和腔激射相对双光子荧光的蓝移。该染料的399ps的荧光寿命有利于腔激射的产生。我们得到了远大于泵浦光脉冲宽厚的200ps激光振荡,并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
2002(3):291-293.
摘要:两能级原子被嵌制在充满类Kerr介质的热辐射场(热库)中,通过分析两能级原子约化密度算符非对角元的时间演化,研究简并双光子过程吕原子在类Kerr介质和热库作用下消相干特性。
2002(3):294-296,299.
摘要:本文证明了主动调 Q激光器的速率方程及其解可以作为被动调 Q激光器速率方程及其解的特例 ,并通过归一化相关参量得到了同时适合于主动和被动调 Q激光器速率方程的普适表达式
2002(3):300-304.
摘要:本文采用激光散斑零点法(ZCLS)监测了在不同剂量的盐酸异丙肾上激素作用下大鼠肠系腹上淋巴流的流速变化,并与传统的单帧分析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平均流速变化一致,开始时随着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浓度的增加(10^-1mol/L~10^-5mol/L),淋巴流平均流速减小,在浓度为10^5mol/L时,淋巴流平均流速减小达到显著性水平,当浓度继续增加至10^4mol/L,平均流速开始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不同的是,采用本文方法同时获得了淋巴流流速的实时动态特征,在药物作用下,其动态特征也发生了改变,本方法将有可能为生理学和药理学研究提供一种简便的淋巴流流速监测方法。
2002(3):305-310.
摘要:本文分析了激光微束对微粒子的辐射力的作用,在建立的激光微束系统上,用光镊捕获了空心电介小球和酵母细胞,验证了光镊的光动力学效应,用光镊实现了微粒子的捕获、移动、翻转等一系列操作,甚至可以同时捕获许多微粒子,从理论和实践上验证了激光微束对微粒子的动力学作用。
2002(3):311-314.
摘要:本文测量了人静脉对He-Ne激光的反射和透射传输特性,实验采用两积分球系统和波长为632.8nm的He-Ne激光器,并根据测量数据及采用Kubelka-Munk(K-M)模型分析和计算了人静脉组织对该波长激光器的吸收系数,散射系数及总的光强I(x)及前向散射通量i(x)和后向散射通量j(x)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静脉组织的漫反射率和透射率有明显差别,对激光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也有明显的不同:I(x)、i(x)和j(x)的变化情况也有明显的区别。
2002(3):325-328.
摘要:共焦显微术和多光子显微术因其可以对厚的生物样品实现光学断层成像,因而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综述了共焦显微术和多光子显微术在成像原理及特性等方面的差别,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每种显微术各自的优点、局限性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