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4):329-331.
摘要:报道了LD泵浦的窄线宽双包层光纤(DCF)激光器,从理论和实验数值模拟了激光输出功率对输出镜反射率,光纤长度和吸收泵浦功率的依赖关系,进而进行了实验,实验中选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作为输入腔镜,利用光纤端面菲涅耳反射作为输出腔镜,得到了窄线宽的单模激光输出。最大输出功率421mW,斜率效率78.2%,激光中心波长1086.92nm,谱线宽度0.16nm。
2002(4):332-335.
摘要:利用半经典密度矩阵理论求解了双纵模泵浦下9能级,NH3分子系统激光介质的增益系数;计算了双纵模光泵超辐射式和腔式THz激光器的能量交换过程,从能量交换的角度比较了二者的差异,讨论了腔长和工作压强对输出光强的影响,得出了优化规律。
2002(4):336-338.
摘要:在常规液相外延(LPE)系统中,利用差温生长4层激光晶片与Ti、Zn掺杂生长高阻半绝缘InP侧向限制层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阈值电流约为16mA、峰值激射波长1.532μm,单面光输出功率大于4mW的掩埋异质结激光器。
2002(4):339-342.
摘要:利用外加电场的方式,在0.5mm厚的z切铌酸锂晶体中实现了周期性极化反转,基频光波波长为1.064μm,功率为1.75W,在20℃的室温下,得到波长为0.532μm,输出功率为0.9mW的连续倍频绿光输出,倍频转换效率为0.052%。
2002(4):343-348.
摘要:本文研究了准位相匹配周期性极化铌酸锂(PPLN)晶体的体器件倍频特性与晶体温度的关系,从准相位匹配位相失配关系出发,推导了PPLN光栅周期和倍频效率的表达式,并考虑到铌酸锂晶体的热膨胀因素,给出了温度调谐带宽精确表达式,理论分析与已有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符合得较好。
2002(4):349-351.
摘要:采用低锐度F-P干涉仪作为离功率脉冲TEA CO2激光器的输出耦合镜,并对该激光器的调谐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干涉仪的问题,这种结构的TEA CO2激光器可以很容易实现选带调谐输出。
2002(4):352-355.
摘要:在软x射线短波段1.03nm处的掠入射多层膜反射镜的设计中,本文提出了一种理论设计的修改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基底,膜层界面间的均方根粗糙度与反射率的影响,对界面的数学描述源于D.G.Sterns的散射理论。设计结果表明:要在1.03nm处制做较高反射率(10%)的掠入射多层膜反射镜,基底粗糙度小于0.56nm即可,使用超精加工的粗糙度为0.5nm的基片作为基底,沉积了多层膜反射镜后,其反射率结果是10%,与修改方法结果一致。
2002(4):356-358.
摘要:参照国际标准ISO11254及其规范,组建了小口径1064nm激光的损伤阈值测量装置,能对各种光学元件,包括高反膜、偏振膜及增透膜等进行了1064nm激光损伤阈值测量,按损伤阈值测量国际标准的要求,测量了由HfO2/SiO2镀制的1064nm高反膜,偏振膜及增透膜的激光损伤阈值,分析了它们的激光损伤特性,对于10ns的1064nm激光脉冲,高反膜的损伤阈值为12.8J/cm^2,偏振膜为9.8J/cm^2,增透膜为9.2J/cm^2,对于20ns,1ns的激光脉冲,高反膜的损伤阈值分别为15.3J/cm^2和5.75J/cm^2,高反膜的损伤阈值对于ns激光脉冲符合时间定标率τ^0.35。
2002(4):359-361.
摘要:当激光功率超过自聚焦阈值功率时,激光光束在非线性介质中将发生自聚焦现象,光束的强度分布发生改变,本文基于激光在非线性介质自聚焦现象,设计了强激光功率限制装置,对光阑大小对限幅效应的影响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光阑的直委径不能超过入射光束的5倍。
2002(4):362-364.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ICCD成像器件采取双色分光,伪彩融合的机理构造微光电视系统的新方法,可在保持探测距离不变的基础上,增加电视系统的光谱分辨能力,提高对特定目标的识别概率,并利用伪彩合成技术生成更适应人眼观察的彩色图像。
2002(4):365-367.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息光处理器的可调光编码/解码器的实现方案。全息光处理器可以在空间进行编/解码,每个通信网络单元可以采用任意速率的数字或模拟的调制信号,它非常适合于多媒体的通信网络环境,通过对全息光处理器的折射率大小和位置的控制,当一个输入光脉冲经过光处理器中具有特定折射率的空间位置后,便可在处理器的输出端口得到合适的输出信号。本文给出了这种基于全息光处理器的可调光编码/解码器的仿真实验,结果是可行的,与以前文献中提出的结构相比,减小了硬件实现的复杂性,降低了成本和功耗,便于集成。
2002(4):368-370.
摘要:给出了考虑四阶色散的飞秒光孤子传输方程,从脉冲形状和脉冲频谱两个方面数值分析了四阶色散带来的影响,得到四阶色散使脉冲展宽,并使脉冲光谱出现旁瓣的结论,提出了用异常二阶色散和余弦调制进行相位综合补偿的方法,得到了脉冲相位在220ps时间宽度上都能保持平滑,脉冲宽度基本能保持原始宽度的较好补偿结果。
2002(4):371-373,377.
摘要:在楔形玻璃平板表面加工闪耀光栅,即构成了光栅楔形平板,本文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将该光栅楔形平板用于双频激光干涉转角测量中,不仅简化了测量装置,减小了干涉仪的尺寸,而且装调方便,实验表明,其测量小角度分辨力优于0.1″/测量整周角度的重复性误差小于5%。
2002(4):374-377.
摘要:为解决微小内轮廊为代表的微小尺寸的非接触测量问题,本文提出了将自聚焦透镜体积小与共焦显微技术的纵向层析特性有机结合的自聚焦共焦微型显微技术的光聚焦探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装置,对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自聚焦透镜、针孔,光源及探测器系统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实现高精度微型光聚焦探测,初步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轴向分辨率可达10nm。
2002(4):378-381.
摘要:研究了单光激光同轴测量仪样机及其数据处理模型,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可以在DOS或Windows95环境下运行,数据处理模型给出了激光光斑在光电半导体位置探测器(PSD)上的轨迹与待调两轴相对位置的关系。按照此模型,只要测量LD/PSD在两个角度时光斑的坐标,即可求得两轴的相对位置。
2002(4):382-385.
摘要:提出了在数字散斑时间序列相关三维面形测量中提高计算速度的局部搜索快速算法,通过寻找合理的搜索空间,缩小相关计算的范围,从而减少相关计算的次数,达到了提高计算速度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快速算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在复杂物体三维面形测量中的应用实例。
2002(4):386-389.
摘要:讨论了在临界角附近入射到介质表面时光能量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在不同情况下反射光能量与溶液浓度的关系,给出了测量浓度的实验方法,测量数据表明,反射方法测量浓度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2(4):394-397.
摘要:面部识别的前提条件是场景中人脸的正确定位与分割,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肤色及面部几何特征的人脸分割方法,首先利用图像的时间差分方法确定场景中有没有运动物体,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对肤色进行识别,比用HIS或LHC颜色空间中的色调识别肤色的方法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最后利用扫描投影算法及面部固有的几何特征定位分割细节特征,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定位准确和运算速度快的优点。
2002(4):398-400.
摘要:用迭代法对数字图像经过插值放大后产生的模糊问题进行了研究,把数字图像插值放大造成的模糊看成是点扩散函数与清晰图像卷积的结果,根据插值算法可以得到点扩散函数,由于数字图像解卷积是典型的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用雅可比(Jacobi)迭代法得到了很好的结果。与频谱空间变换的方法相比,迭代法没有分母为0的问题和空间变换过程造成的舍入误差。
2002(4):401-404.
摘要:从分数傅里叶变换的表达式入手,分析了分数傅里叶变换与菲涅尔衍射积分之间的关系,针对采用衍射积分的方法计算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角谱分析的数值模拟方法。文中给出了计算方法的理论描述和计算实例。
2002(4):405-408.
摘要:推导出了在工业或温度发生变化时,周期极化晶体SHG的允许极化周期的计算公式,对于前者,允许极化周期与晶体的通光长度成反比,与准相位匹配(QPM)阶数成正比。周期极化KTP晶体(PPK-TP)SHG的允许极化周期的最大值出现在基波波长2.55μm附近;对于后者,周期极化LiNbO3晶体(PPLN)SHG的允许极化周期也与晶体的通光长度成反比,且随热膨胀率和QPM阶数的增大而增大。
2002(4):409-412.
摘要:研究二维磁极化子内部激发态的性质。采用么正交换和线性结合算符方法。计算晶体中二维磁极化子的第一内部激发态能量及振动频率,并对2种极限情况进行讨论,以晶体AgCl为例作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二维磁极化子的第一内部激发态能量和振动频率随磁场B的增加而增加。
2002(4):413-415.
摘要:为研究低功率激光对红细胞载氧能力的影响,从健康人静脉取血,用生理盐水洗涤,配制成红细胞悬浮液,经He-Ne激光照射后,置于减压瓶中减压脱氧。然后设置不同的氧分压,分别检测血氧饱和度,进而绘制成红细胞氧解离曲线。与对照组相比,在一定条件下,激光照射能使红细胞的氧解离曲线向左偏移,这表明,用低功率He-Ne激光照射红细胞,能够增加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从而提高红细胞的载氧能力。
2002(4):420-430.
摘要:就国外光纤光栅传感器在民用工程结构、航空航天业、船舶航运业、石油化工业、电力工业、核工业、医学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简单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