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1011-1014.
摘要:针对目前大功率980 nm量子阱半导体激光器(LDs)为降低阈值电流而要求激射条宽窄、腐蚀深度深而造成的P-I曲线扭折、侧向模式不稳定问题采用有效折射率近似方法进行模拟分析,并得到了实验上的证实.通过采用不对称波导及双量子阱结构,制备了低阈值(19 mA)模式稳定的InGaAs/GaAs/AlGaAs LDs,其斜率效率0.6 W/A(8 μm×500 μm,未镀膜器件),在输出功率达到100 mW时保持横模、侧模的稳定.
2003(10):1015-1017.
摘要:运用Er3 -Yb3 共掺杂光纤作为激光增益介质,采用1.064μm的Nd:YAG激光器作为泵浦源,实现了2m和1m长环形腔光纤激光器运转。输出波长1.53μm,输出功率分别为7.8mW和6.2mW,斜率效率分别达到了6.4%和5.2%。
2003(10):1018-1020.
摘要:给出一种全部国产器件的双包层光纤激光器,自行研制了D形内包层双包层光纤和耦合系统。该激光系统连续输出功率为1.8W,阈值情况下的激光3dB带宽为0.33nm。
2003(10):1021-1024.
摘要:在标量衍射理论基础上,采用透过率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和复振幅的傅里叶变换方法给出了计算斜入射下矩形光栅衍射效率的一般表达式;分析了矩形光栅衍射光谱中出现缺级现象的机理,并归纳出了缺级与占空比的关系式。同时,通过数值算例阐述了VCD、DVD和CD-ROM信号读出头光栅和用于制作光纤光栅的相位掩模板在理论设计与具体应用上的差别。
2003(10):1025-1028.
摘要:将CCD测量转角的方案应用到光栅光谱仪中,设计了一套CCD成像法波长扫描机构,大大改善了光谱仪的性能。为了满足测量范围的要求,采用CCD拼接技术。该系统具有采集和显示被测谱线、拾取谱峰和自动寻峰等数据处理功能,并能计算出识别出来的任意一条谱线的波长。用于测量低压汞灯谱线波长,测量结果和实际标准波长偏差在0.20nm以内。
2003(10):1029-1033.
摘要:建立了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锥形脊结构模型,进而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计算了波导区折射率、锥尖宽度对锥形脊结构模式扩展的影响。通过锥形脊结构参数的完善设计,获得了锥形脊结构SOA与单模光纤95%的耦合效率。
2003(10):1034-1037.
摘要:推导了漏光环形透镜的三维(3-D)、2-D和1-D光学传递函数(OTF)公式,给出漏光系数对OTF的影响。模拟计算和分析表明:漏光不改变系统的横向截尾频率,但轴向截尾频率大大增加,由(1-ε^2)/2变为1/2;高ε(遮挡率)系统具有较高的横向成像质量,但轴向信息几乎不能成像;对于高ε系统,中心遮挡区的稍稍漏光对横向成像质量几乎没有影响,但轴向成像质量可显著提高;简单的改变漏光系数,可以获得任意调节的轴向分辨率。
2003(10):1038-1042.
摘要:综合分析了WDM系统中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内外部工作条件的关系,讨论了有关EDFA的动态增益锁定与平坦机制。提出了更加优化的WDM系统中EDFA的自动增益控制的解决方案,并设计相关了试验,给出了采用本方案实现EDFA动态增益控制的分析结果。最后,指出了各种科技产品的问世,为EDFA的自动增益控制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和便利的条件。
2003(10):1043-1046.
摘要:定量分析了光纤无线通信系统中误码率底限(EF,error floor)现象的成因和改善途径,得出可将EF改善1个量级的结论,对光纤无线电系统的性能提高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003(10):1047-1049.
摘要:提出了一种分析光波长路由网络中零差串扰信号影响的改进算法。将已有的高斯和Gram-Char-lier级数近似这种零差串扰拍噪声方法所得到的数据结果与改进算法的数值结果相比较,证明改进的算法是正确的。通过进一步计算分析,获得在单个零差串扰信号情况下,信号消光比的变化对系统零差串扰水平要求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的结论。
2003(10):1050-10,531,062.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以混合信号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式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析EDFA的功能模型,并用软件封装EDFA人机界面,实现完全软操作的EDFA。与以往的5反馈环EDFA控制电路不同,提出了一个南6个反馈环组成EDFA控制电路的系统结构,用电反馈实现了EDFA的动态增益控制,解决多波长传输中的信道均衡问题。详细讨论了动态增益控制、光功率测量、温度控制和人机界面等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细节。
2003(10):1054-1057.
摘要:采用多级激光扩束获得大面积的均匀光场分布,利用相干刻蚀(IL)技术,制作了大面积(3.23cm^2)的二维(2D)周期阵列结构,如光栅和栅格,并以此阵列制备出空间周期为300nm的金属Ag、Au和磁性材料Ni的点阵结构。
2003(10):1058-1062.
摘要:运用传统的熔融淬冷技术成功地制备出了均匀的玻璃样品(1-x)As2S3-xCdI2(x=0.015,0.035,0.050)。对样品进行了X线衍射和热综合分析以及拉曼散射等测试。随着CdI2含量的添加,样品系统玻璃的热属性基本上没有变化。基于实验结果,被研究玻璃系统的微结构被认为是:离散的AsS3分子和Cd-S原子键或原子簇均匀地分散在由硫桥连接的[AsS3/2]单元组成的玻璃网络中。
2003(10):1063-1065.
摘要:以一维光子晶体为例,研究了其带隙相对宽度随其介质折射率比值变化的规律。利用光学传输矩阵理论,从理论数值上验证了在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带隙相对宽度随介质比的增大而增大,并作出了变化关系曲线,进而得出介质比在一定区间可以近似看作成正比关系。同时还得出结构与介质比不变的情况下,带隙随介质取值的变化规律。
朱春英 , 何明霞 , 赵长伟 , 马友光 , 刘常杰 , 马沛生
2003(10):1066-1069.
摘要:设计并建立了一套用于液相扩散系数测定的激光实时全息干涉及液相扩散模拟系统。测定了25℃0.33mol/LKCl水溶液的扩散系数,结果与文献值非常接近,证明了仪器的准确性。进而利用该装置测定了不同浓度(0.0100、0.0287、0.0542、0.0822、0.1007mol/L)的L 抗坏血酸水溶液的扩散系数,得到了不同浓度L 抗坏血酸水溶液在不同位置的扩散系数以及每一浓度的平均扩散系数为13.5552、12.5230、11.4577、10.5606、10.0148×10-6cm2/s。
2003(10):1070-1073.
摘要:利用高速CCD摄像技术和电子散斑图干涉(ESPI)法,研究了薄板的静态和准动态面内位移测量技术。采用小光圈成像技术和图像灰度进行线性变换的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对散斑图像的低通滤波和高通增强处理,提高了散斑条纹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为条纹图的定量处理提供了方便。
2003(10):1074-1077.
摘要:基于高斯机(GM)提出了一种新的少数投影CT图像重建算法。首先将图像重建问题转化为最大熵准则下的优化问题,然后构造相应的GM模型,并采用双曲调度进行模拟退火,网络的稳定解就是重建问题的优化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联合代数重建技术(SART)相比,从投影角间距为45°的4个不同的投影视角方向获取投影数据时,该算法具有较高的重建精度(平均相对误差为0.03%)和良好的抗噪声性能。
2003(10):1078-1080.
摘要:提出一种利用圆周轨迹X射线辐射图像合成任意视角立体图像对的方法。该方法能实时生成指定视点位置、视线方向,可调节视差效果的多视角X射线立体显示效果。给出了合成立体图像对的采样和重采样方法,并通过微焦点X射线成像实验系统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流畅的多视角立体显示能增强运动视差,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空间结构。
2003(10):1081-10,841,093.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信息测度的四叉树自适应分块的DCT压缩算法。该方法首先对原始图像建立的边缘信息测度图进行四叉树分块,继而根据分割好的各个块的大小和块内包含边缘点的多少来进行不同压缩比的:DCT压缩编码。尺度大的块内压缩比较高;尺度小的块内压缩比相对较低.计算机模拟实验证明,单位bit恢复信噪比(SNBR)比非自适应法提高了30%。
2003(10):1085-1089.
摘要:研究发现:驱动场Rabi频率的变化将不改变各原子响应量时间演化中是否振荡的特点及达到稳态值所需时间,但将改变振荡频率及稳态值的大小;非相干泵浦速率的增加不改变各原子响应量的振荡频率但使其振荡次数减少、振幅减小及达到稳定值的时间缩短,但各原子响应量的稳态值不随非相干泵浦速率的增加而单调地增加或减小;初始条件的变化并不改变原子响应的时间演化规律及达到稳定态时各原子响应量的取值。
2003(10):1090-1093.
摘要:给出了参考反馈控制函数的表达式以及反馈系数的选择原则。数值结果表明,恰当地选择参考项和反馈系数,可以获得1P、2P、3P…2m×3nP这样多种不同的所需稳定的周期轨道。
2003(10):1094-1098.
摘要:针对各向异性激光介质的通光面为方形、泵浦光为高斯光束及泵浦尺寸小于通光面的情况,以Nd:YVO4为例,用MATLAB程序语言对激光二极管(LD)端面泵浦的各向异性激光介质的热传导方程进行数值计算,精确地求出了激光介质中各点的温度和温度分布,从而可以定量地分析出LD端面泵浦固体激光器的热效应,进而设计出高效高功率LD端面泵浦的TEM00Nd:YVO4固体激光器。LD尾纤输出功率为28.77W时,得到18.16W的1064nm激光输出。
2003(10):1099-1102.
摘要:应用邦加球法对单模光纤及其一、二阶偏振模色散(PMD)和保偏光纤及其在非线性效应中偏振态的传输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邦加球在光纤偏振态传输的分析中具有独到之处。
2003(10):1103-1105.
摘要:采用变分法,研究了矩形量子线中极化子在基态和激发态的系统能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量子线尺寸的减小,系统基态和激发态能量都增大。
2003(10):1106-1108.
摘要:通过量子化LC电路,运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在激发压缩真空态下介观LC电路中电荷、磁通量的量子涨落。结果表明,该电路中电荷、磁通量涨落的大小不仅与电路器件及压缩参数有关,而且与量子态的激发次数有关。
2003(10):1109-1112.
摘要:用量子力学和计算机Matlab语言分析了激光与脑血管中的血纤维蛋白原(Fg)的作用机制,解释了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可以使血液中的Fg凝块解体,与临床测试结果相符。
2003(10):1113-1117.
摘要:针对冠状动脉树三维重建中血管段难以配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血管段匹配方法。该方法采用“有向二叉树”描述冠状动脉树的拓扑结构,然后根据外极线约束和拓扑约束,从冠状动脉树的根结点开始,沿血管行走方向逐级匹配分支点和端点,从而实现血管段的自动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了冠状动脉树三维重建的复杂度,提高了重建的速度和精度。
2003(10):1118-1120.
摘要:以线阵CCD为例,用最小二乘法做曲线拟合和质心法提高物体位置的精确定位。设计了实现CCD光敏元精确定位的物理方法和数学模型,使坐标的定位精度达到0.3mm,并且不受CCD光敏元尺寸限制。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物体坐标位置的定位,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在定位精度上,两者具有一致性。
2003(10):1121-1123.
摘要:提出了一种利用光纤光栅来测量物质热膨胀系数的新方法。光纤光栅被固定在待测的样品上。测量的原理是基于光纤光栅的温度和应力特性。测量精度达到0.21×10-7/℃。而且测量过程非常简单和易于实现。
2003(10):1124-1128.
摘要:概述了2003年OFC会议上报道的平面光波导器件,着重介绍了平面光波导器件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方面的新进展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