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8):779-782.
摘要: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玻璃衬底上600℃~650℃的低温下制备出了碳氮纳米管薄膜,氮含量为1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谱(XPS)和Raman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薄膜的表面形貌、微结构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其场致电子发射特性,阈值电场为3.7V/μm。当电场为8V/μm时,电流密度为413.3μA/cm^2,实验表明该薄膜具有优异的场发射性能,而且用这种方法制备的薄膜将大大简化平板显示器件的制作工艺。
2003(8):787-790.
摘要:提出了一种光纤微弯协助型光纤光栅(FBG)应变、温度双参量传感的新方案。通过特殊的传感器结构,FBG反射光的中心波长和光强受到应变与温度的调制,根据调制系数的不同,实现了应变与温度的同时测量。实验表明,本传感器有效解决了温度与应变的交叉敏感问题,而且线性响应度高(0.995),结构简单。
2003(8):791-794.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迈克尔逊干涉型混合集成光学加速度地震检波器。以尺寸为38mm×6mm×2mm的X切Y传LiNbO3晶体为基底,详细分析并设计了迈克尔逊干涉芯片的双Y分支波导、相位调制器和偏振器。对成功制作的迈克尔逊干涉芯片进行了通光测试,并对检测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检波器及芯片性能良好,振动与检波器输出信号吻合良好。该检波器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为:自然频率3549Hz,相位检测灵敏度ΔΦ/a为1.1×10-2rad/m/s2,工作频带0~1065Hz。
2003(8):795-798.
摘要: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技术以甲烷(CH4)和硅烷(SiH4)作为源反应气体在Si(111)衬底上合成了纳米晶态SiC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以及光致发光(PL)检测技术对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PL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在较低的衬底温度下所沉积的薄膜是由镶嵌于非晶SiC网络中的晶态纳米SiC构成。纳米晶粒平均尺寸约为6nm。室温下用HeCr激光激发样品,观到薄膜发出波长位于400~550nm范围内可见光辐射。
2003(8):799-802.
摘要:研制了一种用于测量储油罐油位的光纤传感系统,介绍了完整的研制过程。传感头是利用光纤的微弯效应制成的压力传感器,用耐油铝塑管对光纤和传感头进行封装。样机实测显示,最大非线性度为2.9%,灵敏度为14.5mV/l0.8mV/kPa。本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非常适用于要求防燃、防爆和耐腐蚀等场合的液位测量。
2003(8):803-805.
摘要:利用10GHz的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作为泵浦源,得到了25nm范围内平坦度为13dB的超连续谱。为实现其平坦化,实验中利用无源光纤光栅(FBG)滤波器对超连续谱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使得25nm范围内平坦度<5dB,超连续谱的平坦度提高了至少8dB。
2003(8):806-808.
摘要:采用一般商用铅 硅酸盐系列玻璃,按折射率分布从低到高排列成多层堆片,在650~800℃下进行熔融/扩散,形成一种大直径(40mm×40mm×0.5mm)、大轴向梯度折射率(Δn≈±0.4)线性剖面分布的玻璃板。这种材料对光学设计提供了校正像差的附加自由度。
2003(8):809-812.
摘要:介绍了利用光纤光栅(FBG)波长编码的特点,采用新型分布式FBG传感实现高速列车实时追踪。其主要结构是沿线等间距设置众多具有不同中心波长的FBG传感头,当列车车轮压上传感头时,中心波长发生偏移,偏移的次数就是列车的轴数,所有传感头所计轴数应该相同,如不相同说明有车厢脱节。从车轮到达每个传感头的时间间隔,可计算出列车的运行速度、加速度,如果在整个调度区间有多趟列车,则在调度中心可精确判断每趟列车所在的位置、行进的速度、加速度和每趟列车间的距离。
2003(8):813-816.
摘要:对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中DC-DC变换器的原理和控制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DC-DC转换电路和单片机控制系统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使太阳电池始终保持最大功率输出;和普通的控制器相比增加输出功率5%~15%。
2003(8):817-819,823.
摘要:提出了基于双目立体视觉传感器三维(3-D)测量模型的传感器现场标定技术,并建立了标定数学模型。相关实验表明,这种标定方法简单,具有较高的标定精度,最大尺寸测量误差小于0.05mm,对标定环境及靶标的摆放姿态无严格要求。
2003(8):820-823.
摘要:提出了机载红外视频数据录取系统的修改方案,所设计的红外视频录取系统,嵌入机载计算机中,实现了机载条件下的红外视频实时记录。此方案的特点:第一实现红外视频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第二增加了接收记录IRIG-B航空时统码的功能,第三解决了机载环境下的系统控制问题。该方案设计的红外视频录取系统成功地应用于机载吊舱,经过试飞实际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2003(8):824-826.
摘要:研究了声表面波器件(SAWD)基片金刚石膜的厚度测量方法。通过光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测量结果的比较,讨论了测量精度。在沉积制备多层薄膜SAWD基片中金刚石薄膜的实验过程中,选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膜厚,测量精度0.5~1.0μm。
2003(8):827-829,834.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能实现对应变和温度同时测量的分布式光纤光栅(FBGs)传感器。该方案利用光纤与其端面连接介质的费涅尔(Fresne1)反射来测温度,以解决温度和应变测量时的交差敏感问题;利用频分复用技术来实现多个FBGs传感器的复用技术。该技术方案能用一系列相同的FBGs来实现多点应变的测量,有实现简单,能实现复用的FBGs多的特点。
2003(8):830-834.
摘要:从CCD积分时间预测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CCD自动变扫描控制方法,并以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替代单片机或DSP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使系统能够满足高速实时测量的要求,使用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VHDL)对该系统进行了行为描述,并采用MAX PLUS Ⅱ软件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仿真。测试表明,所设计的自动变扫描控制系统可以满足光积分时间的高速自动调节。
2003(8):835-841.
摘要:提出采用周期函数取代单调上升函数作为激活函数,并在此基础上,为了加快网络收敛速度及在学习过程中自适应地得到网络的最佳拓扑结构,提出了基于广义卡尔曼滤波的自适应学习和删剪学习算法,并把上述算法应用于4点异或逻辑分类和时间序列预测中。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使用该周期激活函数,一个无隐藏层的二层感知机就能够解决异或逻辑关系问题。此外,提出的广义卡尔曼滤波学习及删剪算法不仅能够加快网络的收敛速度,而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适应地优化网络的拓扑结构。
2003(8):842-845,850.
摘要:提出了一种用于ATM网络业务量智能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对随机产生的自回归型业务量进行了预测。模拟结果表明,与相关文献给出的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该模型不但收敛速度较快,而且推广能力强,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2003(8):846-850.
摘要:给出了切比雪夫-傅立叶的定义。在单位圆中,对26个大写英文字母进行规范化处理,并计算切比雪夫-傅立叶矩,经过畸变不变的规范处理,将切比雪夫-傅里叶矩用作多畸变不变的模式识别的图像特征。进行了位移、比例、旋转、密度多畸变不变模式识别,给出了26个大写字母识别的实验结果。
2003(8):851-854.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Zernike矩(ZMs)的直线提取算法。该算法首先是利用ZMs在局部坐标系中计算边缘点所在直线方程,然后通过坐标变换将直线方程变换到图像坐标系中,从而建立了边缘点和所在直线参数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最后对于所求出的直线参数在参数空间对参数单元投票取阈值提取直线。实验表明,该算法速度快、精度高和抗干扰性强。
2003(8):855-857.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数字全息图像生成方法。该方法运用数学形态学的原理和运算,能够对图像进行形态变换,生成数字图像序列,并能够制作出具有动态效果和美感的激光全息图,在激光全息防伪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3(8):858-861.
摘要:分别研究了迭加法和量化法的隐蔽性和稳健性,并且提出了量化调制水印方案中的参数优化方法。对两类方法的分析比较表明,迭加法适用于在高频分量嵌入水印,而量化法适用于在低频分量嵌入水印。并以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
2003(8):862-865.
摘要:提出了一种适于灰度图像细节的多尺度形态滤波(MMFPD)方法。在普通多尺度形态开、闭滤波基础上,增加了多尺度top-hat变换和bottom-hat变换,用于提取并平滑小于该心渡的特征。此外,较小的尺度特征中包含噪声颗粒的可能性较大,据此修正了top-hat变换和bottom-hat变换的系数。对标准灰度图像进行滤波处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噪声去除效果好,图像细节保持完整,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滤波方法。
2003(8):866-868.
摘要:通过对独立分量分析(ICA)理论的研究以及对人机交互手势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ICA的静态手势特征提取与识别的方法。用ICA方法分别提取各类静态手势图像的独立分量特征(ICF),构成手势图像的独立基函数空间,对手势图像采用独立分量的最小二乘意义下的表示,结合系统的判别阈值实现对手势的分类识别。系统采用4类手势,共计80幅图像,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不仅可行,而且能够获得满意的识别结果。
2003(8):869-872.
摘要:提出了一种三维物体的识别方法。将一正弦条纹分别投影到参考物体和待测表面,摄像机得到的是2幅有变形条纹的二维强度像。参考的变形条纹图像和待识别的变形条纹图像,经过联合变换相关(JTC),得到自相关和互相关输出,最后根据输出的相关峰大小即可判别不同的物体。这种相关识别方法的实质是通过结构照明的方法,构造一个新的识别复函数,物体的高度分布以复函数位相的形式编码于新的识别复函数之中,因此该方法具有本征三维识别的特点。计算机模拟实验证明了这种方法用于三维物体识别的可能性。
2003(8):873-876.
摘要:采用波长800nm、脉冲宽度120fs的飞秒激光对温度梯度(TGT)生长的Ti宝石进行辐照后,材料呈暗黑色。通过相关数学模型计算出Ti宝石在激光辐照瞬间的热影响范围(HAZ)为1.968×10-3μm,材料最高温度达1.47×105K。样品经飞秒激光辐照后吸收增大,但没有新吸收峰出现,通过对比不同品质因数(FOM)值的Ti宝石样品在420nm处荧光谱发现,飞秒激光辐照后420nm处荧光强度增大是由于样品中Ti4+浓度增大引起的。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的检测结果表明,激光辐照后材料的晶格产生畸变,晶格质量明显下降。
2003(8):877-880.
摘要:从描述双脉冲传输的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组出发,利用分步傅立叶变换方法,研究了高阶孤子脉冲的压缩效应。结果表明,在交叉相位调制(XPM)的作用下,高阶孤子在传输过程中不仅可被压缩,且存在着最佳压缩光纤长度;采用超高斯脉冲作为初始输入波形更易获得较短的压缩光脉冲;在泵浦脉冲脉宽一定的条件下,信号脉冲的压缩因子随着其初始输入脉宽的增加而增大。
2003(8):881-885.
摘要:在金纳米胶体体系中采用近红外激光(1064nm)激发,研究了卤素离子(Cl-、Br-、I-)对激光染料 罗丹明B(RhB)分子近红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NIR SERS)的影响,给出了表面增强拉曼谱随卤素离子加入顺序的不同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此体系中卤素离子与分子共吸附能力的强弱顺序为Cl- Br-
2003(8):886-888.
摘要:采用线性组合算符和么正变换方法研究了抛物量子点中强耦合极化子基态的束缚能和电子周围的光学声子平均数。结果表明,极化子的基态的束缚能和电子周围的光学声子平均数随有效束缚强度增大而减小,随电子-声子耦合强度增大而增大。
2003(8):889-892.
摘要:在半导体InGaAs激光激发Yb:YAG晶体的荧光中,有一组位于460~494nm的可见荧光。分析了这些可见荧光产生的原因,指出它不同于红外荧光的发光机理,是一种离子对的合作吸收和发射。两个离子耦合成的离子对产生的可见荧光,其强度随激发功率的平方变化。提高晶体中离子对的密度,可见荧光可以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