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4.
摘要:根据体全息光栅的透镜作用,使用平行光和会聚光记录多重光栅,光谱无需会聚透镜即可成像。在器件的设计中,分析了LiNbO3晶体材料色散的影响,并实验中对曝光时序实时监控,制作了8重光栅的光谱成像色散器件,整个输出谱面的宽度尺寸为8mm。
2004(1):5-8.
摘要:利用光学薄膜辅助设计系统软件进行了一种黑膜的模拟计算,据模拟结果制备了黑膜,测试分析了其减反性能并进行了性能改进的初步研究。同金属Al电极相比,此黑膜可使环境光反射率从90%左右降低到20%,经过衬底优化后反射率最低为13%。
2004(1):9-12.
摘要:研究了数字合成全息系统(DSHS)中数字微反射器(DMD)的光学反射衍射混合的性质,解释了入射光入射角度任意性而不必拘泥于20°的原因,对DMD反射衍射混合成像的特性从其微结构角度进行了分析,特别注意了微反射镜的镜轴方向对图像成像区域和图像灰度的影响。针对DMD的性质设计了实验并得出了结果,用DMD作空间光调制器(SLM)实现了DSHS的设计。
2004(1):13-17.
摘要:介绍了电吸收调制激光器(EML)产生超短光脉冲的原理,对输出脉冲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反向偏置电压和调制深度对于脉冲宽度和消光比的影响,对驱动参数进行了优化;根据模拟结果在实验中得到了10GHz重复频率的类高斯型光脉冲输出,脉宽为21.4ps,最大消光比为14.3dB,并与LiNbO3调制器(LN MOD)在相同调制频率下产生的光脉冲进行了比较。
2004(1):18-20.
摘要:运用最优化算法,存给定超分辨模型和爱里模型主瓣最大亮度比的斯特列耳比S的条件下,设计出3区振幅型轴向超分辨光瞳滤波器。给出设计模型和实例。结果表明,该超分辨滤波器优越于文献。
2004(1):21-24.
摘要:使用数值方法对氧化层限制型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内部稳态热场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其分布形式取决于DBR区热导率及其与高阻限制层热导率的差异,并指出在限制层孔径变化及外加电极电压变化时对热场分布的影响;器件中温度最高的部分处于中心氧化限制层附近。有源层中温度沿径向的分布情况表明,在氧化限制孔径下方形成明显的温度台阶是导致器件有源层中产生折射率台阶的主要原因。
2004(1):25-28.
摘要:以注入氧隔离(SIMOX)技术制备的SOI(silicon—on-insulator)为衬底,利用气相外延生长技术获得了质量良好的厚膜SOI材料,进而通过反应离子刻蚀方法在厚膜SOI材料上成功研制了SIMOX大截面单模脊型光波导。对于波长为1.55μm的光,其传输损耗小于0.6dB/cm。
2004(1):29-32.
摘要:研究了一种多模干涉型双波长光功分器,该器件可同时实现1.30μm、1.55μm波长的光信号功率分配。采用导模传输分析法,给出了该光功分器的工作原理,进而完成该功分器的设计。根据所确定的器件结构参数,结合器件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因素,详细分析了器件结构参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经优化设计的双波长光功分器多模波导的宽度为28μm.长度为2735μm。两波长的插入损耗分别为0.59dB和0.41dB,两波长的功率离散分别为0.16dB和0.15dB。
2004(1):33-36.
摘要:通过对物的频谱加入二次相位因子,使其具有双通道的特性;再采用Gerchberg—Saxton(C-S)的迭代算法,在物域和频域之间进行多次迭代,使频谱的振幅大致为常数,并对频谱进行量化。用二元光学技术制作了8台阶透射式双通道kinoform,再现时获得了清晰的像,衍射效率较高,达到58.5%。
2004(1):37-40.
摘要:基于模拟退火(SA)算法,对软x射线短波段中的几个波长的多层膜反射镜进行了优化设计,获得了它们的光学参数,包括多层膜反射镜的最佳周期厚度、最佳厚度比和峰值反射率,进而制作多层膜反射镜并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上进行了反射率的实际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该反射镜具有实用的反射率。这表明,SA方法适用于软x射线短波段多层膜反射镜的优化设计。
2004(1):45-48.
摘要:研制的皮秒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CSPC)光谱仪采用了具有分光时间弥散动态和静态补偿特性的光栅分光系统,利用多道谱分析仪开设时间窗口,测量时间分辨光谱。给出了光谱仪的原理和总体方案,介绍了系统的集成和工作流程。通过各种标准样品的试验数据分析和对比,得出系统具有最高的灵敏度单光子计数,时间分辨率达到8.8ps。
2004(1):49-52.
摘要:光纤光栅(FBG)的耦合模演化方程经过简单变换转化成Zakharov—Shabat系统,该系统的位势参数q(z)与FBG折射率调制函数——↑δneff(z)成正比关系,从而对特定的散射量利用逆散射理论中的Gel′fand—Levltan-Marchenko(GLM)积分方程求得—↑δneff(z)。进而设计了50GHz零色散FBG方形滤波器,随后将得到的—↑δneff(z)代入耦合模演化方程进行正向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的FBG滤波器在所要求的反射谱具有恒定的群时延,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幅度响应,相邻通道之间的串扰可小于-20dB。
2004(1):57-60.
摘要:研究了采用周期色散补偿的光波分复用系统中入纤功率对系统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了色散补偿后剩余色散对系统性能的作用。仿真结果表明:当入纤功率增大到一定的数值时,光纤中存在的自相位调制(SPM)等非线性效应使得系统的误码率随入纤功率的增大而增大,而系统中色散补偿后的剩余反常色散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随人纤功率增大而增强的非线性效应,对系统的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2004(1):61-64.
摘要:基于光束漂移量反馈通过PZT驱动的微角度控制,实时动态检测和控制激光光束特定方向的平漂量和角漂量,以达到出射光束特定方向的高稳定性。准直系统中对光束平漂量和角漂量进行了分离检测,并各自构成了平漂量和角漂量反馈控制执行系统,减小了平漂量和角漂量反馈控制中的相互耦合,提高了准直精度及准直效率。实验表明,该方法特定方向准直精度可达5×10-8rad。
2004(1):65-68.
摘要:提出并实现了直角与三角形两种光纤光栅(FBG)应变花方案,分别由在1根光纤上实现准分布的3个FBG制成。将之粘贴存等强度梁上,判断主应变方向及大小,研究其平面应变测量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测量主应变方向同实际方向符合,两种应变花测量结果一致。
2004(1):69-72.
摘要: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照相的原理,成功实现了对人体指纹的提取。在静态法提取指纹过程中,记录了在3种脉冲宽度(2ns,3μs,1ms)下放电的指纹图像。放电空间电场分布的分析表明,随着脉冲宽度的增加,正离子在介质层上的累积使得放电空间的电场趋于均匀,导致指纹放电强度在空间的均匀化,从而使指纹成像的分辨率下降。采用较高幅度的ns脉冲放电时,发现了指纹放电中存在丝状放电的痕迹。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即使在放电空间不存在介质时,也能观测到良好质量的指纹放电图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较小幅度的ns脉冲放电技术,不仅提高了指纹图像的清晰度,而且也实现了大气中的辉光放电。
2004(1):73-77.
摘要:提出一种用于电子稳像技术的全局运动估计和补偿算法。通过特征点匹配,求其局部运动矢量;将其代入变换模型所得的线性力程组,求其全局运动矢量。用均值滤波的方法确定各帧的补偿量,并代入给定的变换模型对当前图像进行变换,实现对视频图像序列的稳定处理。为了减小特征点匹配计算的复杂性,加快匹配速度,还采用了多分辨率图像金字塔匹配策略。实验表明.使用该算法对于提高动态图像的稳定性有较好的效果。
2004(1):78-81.
摘要:提出一种改进的维纳滤波器(WF)模型,用训练图像的均值合成维纳滤波传递函数中的参考函数,使WF具有了旋转不变识别的能力。在附加高斯白噪声、非重叠有色噪声环境下,对平面旋转的图像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型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2004(1):82-85.
摘要:提出一种用高效联合变换相关器(JTC)作实时指纹识别的方法。用直角棱镜作为指纹的实时输入装置,用多焦点全息透镜产生目标指纹和参考指纹的联合变换功率谱阵列.在输出面上得到增强和相关信号。实验表明.这种识别方法特别适于由于手指按压部位不同和用力大小不同而产生少许变形的指纹图像的识别。
2004(1):86-88.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刻蚀路径的修调电阻精度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动态确定L型调阻图形的横、纵向切割长度实现对调阻精度的控制。存保证阻值测量精度的条件下,应用该法在0.1Ω~100MΩ的薄膜电阻阻值进行修调,调阻精度可达到1%。
2004(1):89-92.
摘要:提出了时域部分相干、部分偏振的光脉冲的慨念,定义了相应的时域部分相干-偏振矩阵(PCPM),对矩阵元和偏振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光脉冲所满足的传输规律进行了研究;对矩阵元和偏振度的实验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光脉冲偏振度的表达式;进一步研究了部分偏振、部分相干光脉冲的传输和变换.发现在光脉冲传输过程中,矩阵元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各矩阵元的传输规律与标量的部分相干光脉冲一致。
2004(1):93-96.
摘要:研究了高Q腔内Λ型三能级原子与单模光场量子拍频相互作用过程。利用求解本征方程的方法导出了腔场谱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原子的两个低能态能量简并时,真空态腔场谱为双峰结构,但在两低能级稍有分裂时即呈现6峰或4峰。当原子处于两低能态的相干叠加态时,原子初态分布几率和位相对腔场谱结构有明显的影响。
2004(1):93-96.
摘要:研究了高Q腔内∧型三能级原子与单模光场量子拍频相互作用过程。利用求解本征方程的方法导出了腔场谱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原子的两个低能态能量简并时,真空态腔场谱为双峰结构,但在两低能级稍有分裂时即呈现6峰或4峰。当原子处于两低能态的相干叠加态时,原子初态分布几率和位相对腔场谱结构有明显的影响。
2004(1):97-99.
摘要:利用皮秒Nd:YAG激光器三倍频(355nm)输出泵浦的光学参量发生/放大器作激发源,获得了NO分子在585~645nm波长范围内的共振增强多光子离化(REMPI)谱。离化信号随激光强度的近5次方变化关系表明.NO分子吸收5个光子而离化,根据计算可以确定存此波长范围内NO分子通过中间共振态H^2∑^态而离化,离化通道为NO(X^2Ⅱ)→4hvNO(H^2∑^)→1hvNO^ e。由实验数据计算了H^2∑^态的基振动频率和振动力常数,并讨论了NO分子在4 1离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殊跃迁选择定则。
2004(1):100-103.
摘要:对连续激光在封闭充气管道中传输时的热效应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并与实验情况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在封闭管道环境下,尽管光束传输距离较短,但由于光束能量密度较高、气流不流通,热效应作用将使光束产生较大发散,而且热效应的时间累积影响严重。
2004(1):104-107.
摘要:运用光学传输矩阵理论对一维三元光子晶体传输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其带隙宽度随结构参数α、b明显的改变;适当调节两个参数,得到了带隙相对宽度(△ω/ω0)为68%的带隙结构,带隙宽度几乎不随入射角的变化而改变,并且随实际操作中带来的随机误差引起的无序度的改变不明显,由此可方便地用于制作全角宽带反射镜等光学器件。
2004(1):108-112.
摘要:从半无限大生物组织出发.研究了从总时间分辨反射确定组织光学参数的方法:将总时间分辨反射漫射理论的结果与Monte Carlo模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零边界条件(ZBC)和外推边界条件(EBC)的漫射方程对Monte Carlo模拟的数据作非线性拟合确定了约化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对所确定的光学参数误差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漫射模型确定吸收系数的误差小于10%,采用EBC的模型拟合约化散射系数其误差与光学参数有关,ZBC则产生较大的误差。
2004(1):113-115.
摘要:分别观察了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及肝癌细胞BEL-7402摄取二氢卟吩类光敏剂CPD1的过程,初步探讨了CPD1在细胞中的分布及其光动力作用位点。结果显示:CPD1主要分布在细胞膜、胞浆和靠近胞核区域3个部位,表现为动态进入细胞的过程。由此推断:癌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可能是该光敏分子光动力作用的靶位点。
2004(1):116-119.
摘要:在BaFBr:Eu^2 中掺人Si^4 合成了一种新的X射线影像板材料,其主要光激励发光(PSL)性能,如射线敏感度和长波可激发性都优于低价阳离子掺杂的BaFBr:Eu^2 。用喇曼和顺磁共振(EPR)等手段表征了掺Si^4 后BaFBr:Eu^2 中电子陷阱的结构,并根据此结构解释了其激发波长的红移量比其它低价阳离子掺杂都高的原因。
2004(1):120-122.
摘要:为了精确确定输出光的偏振态,对JME测量结构进行了改进,加入了1/4波片.引入正弦值,计算确定了输出光的琼斯矢量、光纤的琼斯矢量和光纤的琼斯矩阵,使测量误差减小到6%。
2004(1):123-128.
摘要:介绍了光镊技术的原理、关键参数和系统构成,追踪了光镊操作和探测技术从μm到nm的进展,及其存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