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光电子器件和系统
    • 基于环型腔掺Er光纤激光器的FBG传感系统

      2006(5):509-512.

      摘要 (679)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并实验了一种基于可调谐环型腔掺Er光纤激光器的光纤光栅(FBG)传感解调系统。传感FBG与受一维调节器调节控制的匹配FBG共同构成环型腔掺Er光纤激光器的窄带滤波器。一维调节器与步进电机相连,步进电机由PC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进行控制,一维调节器通过调节匹配FBG的周期以匹配传感FBG的周期从而滤除激光的输出,由激光的输出特性来判断2个FBG周期的匹配性并完成对传感FBG周期的测量。调节器控制系统、激光信号检测电路与数据处理模块共同完成传感信号的解调。实验测得,在4.04nm范围内,系统的波长探测精度为0.02nm。

    • 新颖的光纤Bragg光栅压强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2006(5):513-516.

      摘要 (795)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圆柱形容器和活塞结合的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模型。将FBG粘接在基底材料上,基底材料固定在活塞和容器底部间,容器内压力的变化导致活塞移动进而带动FBG所受拉力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外界压强的检测。该传感器的压强响应灵敏度系数理论值和实验值分别为0.9200nm/MPa和0.8223nm/MPa,分别为裸FBG灵敏度系数的306和274倍。该传感器有很好的线性度,线性度为0.9998。可以改变该传感器的有关参数来调节传感器的压强灵敏度系数,实现不同压强范围的测量。

    • InGaN/GaN多量子阱蓝光LED的p-GaN盖层的MOCVD生长研究

      2006(5):517-521.

      摘要 (663)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MOCVD)生长了InGaN/GaN多量子阱(MQW)蓝光发光二极管(LED),研究了不同Cp2Mg流量下生长的p-GaN盖层对器件电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p2Mg流量的提高,漏电流升高,并且到达一临界点会迅速恶化;正向压降则先降低,后升高。进而研究相同生长条件下生长的p-GaN薄膜的电学特性、表面形貌及晶体质量,结果表明,生长p-GaN盖层时,Cp2Mg流量过低,盖层的空穴浓度低,电学特性不好;Cp2Mg流量过高,则会产生大量的缺陷,盖层晶体质量与表面形貌变差,使得空穴浓度降低,电学特性变差。因此,生长p-GaN盖层时,为使器件的正向压降与反向漏电流均达到要求,Cp2Mg流量应精确控制。

    • 掺杂TBPe的单一发光层白色OLEDs研究

      2006(5):522-525.

      摘要 (1017)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聚合物poly(N-vinylcarbazole)(PVK)为主体材料,分别掺入蓝光染料2,5,8,11-tetra-tertbutylperylene(TBPe)和橙黄光染料5,6,11,12-tetraphenyl-naphthacene(Rubrebe),制成单层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通过多组实验结果的对比,最终确定了最佳染料掺杂浓度和器件结构,得到最佳色举标为(0.33,0.38),已位于该坐标的白色等能区之内,且随着外加电压由8V增加到16V,色坐标保持不变。器件的亮度为553cd/m^2,外量子效率为0.16%。

    • 新型光纤信号调制器

      2006(5):526-528.

      摘要 (2911)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光纤回波损耗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光束干涉效应的新型光纤信号调制器。实验中,利用两光纤端面间的多光束干涉作用,通过压电陶瓷控制两光纤端面的振荡距离,从而在输出端得到被调制过的光信号。这种光纤信号调制器主要针对信号振幅调制,调制比约为10%,信噪比约为60dB,带宽约为200kHz。该调制器展现了一种新颖的设计思路,可应用于光纤传输信号的调幅及光纤光源交流和脉冲信号的输出等。

    • 椭圆芯光子晶体保偏光纤的优化设计

      2006(5):529-532.

      摘要 (644)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调节椭圆芯光子晶体光纤(PCFs)孔直径和孔间隔,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作为基材,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研制出2种不同保偏(PM)程度的PCFs预制棒,并采用二次拉伸方法得到2种参数结构的样品,进而针对不同的样品进行PM性能和光学性质测试研究,实验给出椭圆芯PMPCFs最优化的设计参数。

    • 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带宽平坦化分析

      2006(5):533-537.

      摘要 (659)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阵列波导光栅(AWG)波分复用器带宽平坦化的有效方法。在常规型阵列波导器件中,把相邻奇数阵列波导长度差减少增量,并把相邻偶数阵列波导长度差增加相同的增量,即可获得平坦的箱形波谱响应。对17×17信道聚合物AWG波分复用器的模拟结果表明,箱形波谱响应的3 dB带宽约为0.49 nm,每条输出信道的串扰皆低于-28 dB。

    • 外腔式KGd(WO4)2 Raman激光器的输出特性研究

      2006(5):538-541.

      摘要 (566)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外腔式KGd(WO4)2 Raman激光器在红外纳秒脉冲抽运下的输出特性,通过改变KGd(WO4)2晶体的方位,实验得到了1159nm、1178nm、1272nm和1317nm 4个波长的红外Raman激光输出。波长为1159nm和1178nm的一阶Stokes脉冲的最大输出能量分别为23.9mJ和19.2mJ,相应的转换效率分别为34.8%和28%;波长为1272nm和1317nm的二阶Stokes脉冲的最大输出能量分别为17.6mJ和15.2mJ,相应的转换效率分别为28.1%和22.7%。

    • 用于多纵模LDs的消偏器研究

      2006(5):542-545.

      摘要 (665)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线偏振多纵模(MLM)激光可用适当厚度的晶体波片消偏,波片的光轴和入射光偏振方向呈45°夹角。对2种实际的MLM光源仿真分析了消偏光的偏振度(DOP)与波片厚度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可连续、大范围调节光程差(OPD)的实验装置。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波片厚度主要由光源的中心波长和纵模间隔决定;DOP决定于光源的谱特征,光谱越对称,强度相对大的纵模数越多,DOP越小。

    • 钛宝石激光泵浦Nd:GdVO4微片激光器

      2006(5):546-548.

      摘要 (508)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Ar^31泵浦的钛宝石激光器作为泵浦源,研究了Nd:GdVO4晶体微片的激光性能。晶片厚度为1mm,一端镀1.06μm高反膜与808nm增透膜,另一端镀1.06μm部分反射膜(T=1%),构成平-平谐振腔。该激光器的阈值泵浦功率低至18mW,斜效率达到50.7%,光-光转换效率为47.9%。测试了Nd:GdVO4晶体微片的吸收系数和荧光寿命,分别为32.7cm^-1(π向)和120μs。

    • MgxZn1-xO薄膜的折射率及三阶非线性研究

      2006(5):549-553.

      摘要 (555)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电子束蒸发反应沉积技术,在蓝宝石和硅化玻璃衬底上生长得到MgxZn1-xO薄膜。立方相MgxZn1-xO(0.55≤x≤1.00)薄膜的折射率通过透射光谱技术和Manifacier方法计算得到。与六方相MgxZn1-xO薄膜相似,在400~800nm波长范围内,立方相MgxZn1-xO薄膜的折射率色散关系遵循最小平方根的一阶Sellmeier色散方程。不同组分的MgxZn1-xO薄膜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采用光克尔效应(OKE)技术测试获得。六方-立方双晶相结构的Mg0.37Zn0.63O薄膜具有最大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其原因可归功于薄膜微结构中六方和立方晶相分离所导致的晶粒散射。

    • Si衬底上MgxZn1-xO薄膜发光特性研究

      2006(5):554-557.

      摘要 (620)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射频磁控溅射(RFMS)法,在Si衬底上生长出具有(002)择优取向的MgxZn1-xO薄膜。透射光谱结果表明,与ZnO相比,MgxZn1-xO薄膜的吸收带边从378nm蓝移至308nm,这说明MgxZn1-xO薄膜的带隙随着Mg组分的增加而加宽。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表明,薄膜中的Mg含量比靶源中的高。用不同波长的光激发得到的光致发光(PL)潜显示,在不同波长的光激励下,只出现单色蓝或绿发光峰,其它的发光峰消失,而且随着激发光波长从260nm、280nm到300nm的增加,发光峰位置分别从431nm、459nm红移至489nm,发光强度也显著增强。分析表明,这些发光峰与O空位有关。

    • 射频磁控溅射工艺参数对SiC薄膜发光性能的影响

      2006(5):558-563.

      摘要 (519)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和后退火的方法在单晶Si(111)衬底上制备了SiC薄膜。采用红外吸收谱仪(FTIR)和X射线光电子谱仪(XPS)分析了薄膜的结构。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了SiC薄膜的发光性能。发现衬底加负偏压、适当增大溅射功率、降低工作气压均可以抑制SiO2和无定形碳的出现,有利于β-SiC的形成,同时增加SiC薄膜光致发光(PL)强度。

    • 钛合金片封装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变和温度传感特性研究

      2006(5):564-567.

      摘要 (1104)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光纤光栅(FBG)的Ti合金片的封装工艺,实验和理论研究了FBG的应变和温度传感特性。与裸FBG的测试结果相比,Ti合金片封装工艺基本不改变FBG应变传感的灵敏度,但是温度灵敏度系数提高了1.76倍。经过Ti合金片封装后的FBG可以探测到1με和0.05℃。

    • 中心遮拦非球面主镜Seidel像差拟合分析的优化

      2006(5):568-572.

      摘要 (647)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心遮拦干涉图的圆Zernike多项式拟合存在交叉耦合现象,进而影响到Seidel像差的计算。利用干涉仪数据处理软件提供的Mask功能构造出一系列不同遮拦比的中心遮拦干涉图并计算出其圆Zernike拟合系数,结合自编软件判断出被测非球面镜的中心遮拦比对于5项Seidel像差是否达到阈值,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流程,并对口径为700mm、中心遮拦比为0.23的抛物面主镜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优化分析方法简单易行,基于标准干涉数据处理软件,无需编写复杂的数据格式转化和多项式拟合程序,即可得到相对较准确的Seidel像差估计值。

    • 基于自适应噪声抵消的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2006(5):573-577.

      摘要 (639)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普通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D)无法克服光源波动造成的影响,设计开发了一种采用自适应噪声抵消技术的PDAD。该检测器采用分光镜实现光的分束和合束,采用凹面光栅实现分光系统,PDA作为光电接收元件。在斩光器和后续电路的配合下,实现了在同一PDA上信号光光谱、参考光光谱和暗电流的分时测量。由于采用参考光的吸光度信号对样品光的吸光度信号进行自适应噪声抵消,可以有效降低光源光强波动的影响,使基线短期噪声降低1×10-5AU,漂移降低为1×10-4AU/h。

    • >信息光电子技术
    • 4端口8波长光突发交换网络设计

      2006(5):578-581.

      摘要 (477)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了4端口8波长光突发交换(OBS)网络实验系统,其包括1个核心交换节点、4个边缘节点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传输系统。在传输系统中,突发包(BPs)传输波长信道使用1 550 nm波段,而突发包头(BHPs)传输波长信道采用1310 nm波段。在核心交换节点,交换矩阵由8个4×4光开关组成,并运用光纤延迟线(FDL)解决OBS的拥塞。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是成功的,且FDL能够降低核心节点的丢包率。

    • 双硬限幅器异步光码分多址系统误码性能分析

      2006(5):582-586.

      摘要 (623)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基于单硬限幅器(OHL)异步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的解码器不能完全消除信道串扰产生的误码,提出了具有双OHL的解码器结构来优化系统传输性能。通过数值分析给出了地址码(光正交码,OOC)的码长、码重、用户数与系统误码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双OHL异步OCDMA系统误码率相对于单OHL系统误码率下降明显,系统传输性能得到改善。

    • >材料
    • 含负折射率材料一维三元光子晶体的特性研究

      2006(5):587-590.

      摘要 (605)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光学传输矩阵理论,研究了含负折射率材料一维三元光子晶体的禁带特性和局域模特性,发现了一种新型全方位光子带隙。与传统的Bragg带隙相比,这种新型全方位光子带隙的中心频率和带宽对入射角的变化不敏感。引入缺陷后,全方位光子带隙中出现缺陷模,它的位置对入射角不敏感,而且当各层介质厚度做一定比例的缩放时也几乎保持不变。

    • Tm3 掺Li2O-CdO-Al2O3-SiO2玻璃的发光特性研究

      2006(5):591-595.

      摘要 (485)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高温熔融方法合成了Tm^3+掺Li2O-CdO-Al2O3-SiO2(LCAS:Tm^3+)氧化物理论,并对其高温热处理和淬火获得一种新型玻璃材料,测量和分析了该材料吸收、激发与发射光谱。高达95%以上近红外透过率表明,LCAS:Tm^3+玻璃可作为近红外波段高透过率光学玻璃;远大于10^-18cm的积分发射截面、较高的荧光分支比与能形成粒子数反转的荧光寿命表明,LCAS:Tm^3+玻璃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激光功能材料。通过淬火获得样品,其发射光谱在400~680nm新生较强的大宽带,且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发生蓝移,预示该材料可应用于光存储和全色显示领域,对此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 >测量·检测
    • 基于倏逝波的生物芯片检测方法研究

      2006(5):596-599.

      摘要 (672)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基于倏逝波原理的生物芯片检测平台。利用光波全反射时产生的倏逝波场,用倏逝波激发荧光物质,搭建了简单的检测平台,实现了对荧光标记的核酸(DNA)芯片进行检测。芯片被激发产生的荧光信号通过光学系统成像在CCD器件上并被转换成数字图像,通过对图像分析得出生物芯片上生物分子反应的定量结果。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商品化生物芯片扫描仪的检测结果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 两级Zernike矩算子在喷射沉积坯尺寸检测中的应用

      2006(5):600-603.

      摘要 (673)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检测沉积坯尺寸,提出了采用2个模板尺寸不同的Zernike矩亚像素边缘算子进行边缘检测的方法。首先推导了2套Zernike矩模板,3×3模板用于快速粗检测边缘,7×7模板用于重新精确定位边缘。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检测速度快和定位精度高的双重优点,沉积坯尺寸检测的平均运行时间为0.11 s,最大相对误差为0.67%,可为未来沉积坯尺寸实时控制提供准确的反馈数据。

    • 半径约束最小二乘圆拟合方法及其误差分析

      2006(5):604-607.

      摘要 (1118)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基于线结构光视觉检测类圆工件三维测量中的光条圆弧特征数据所占整圆比例偏小,提出了基于半径约束最小二乘圆拟合方法。详细地分析了样本特征数据噪声对圆心定位精度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光条圆弧特征数据所占整圆比例偏小的条件下,半径约束最小二乘圆拟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圆中心定位精度。

    • 基于双线阵CCD的EPC/CPC数字测量系统

      2006(5):608-611.

      摘要 (516)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带钢跑偏对中(EPC/CPC)的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精度高、稳定性好的高速带钢EPC/CPC检测方案。该方案采用由Chip LED阵列和柱面透镜构成的平行光投射系统来照明,并利用高性能的线阵CCD来提取带钢边缘,同时开发了基于89C51单片机和CPLD器件的测量电路。详细介绍了该检测方案和EPC/CPC测量系统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可使带钢卷取的齐整度控制在±0.1 mm范围内。

    • 基于视度调节和CCD成像技术的老视眼验光方法

      2006(5):612-615.

      摘要 (567)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老视眼验光配镜的方法,设计了测量系统的光路。该方法基于人眼视度调节原理和CCD成像技术,把一确定的测量图形投影至被检眼眼底,再由CCD检测从眼底反射出的图形,由计算机对图像自动识别,确定人眼的远、近点视度,并计算配镜参数。这是一种全自动的客观式验光方法,排除了被验者的主观因素,可准确、快速地得到老视眼的配镜参数,并可用来测量远视、近视和散光眼的配镜参数。

    • >图像与信息处理
    • 双极场逆Radon变换的数值模拟

      2006(5):616-619.

      摘要 (666)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双极场(DPF)的逆Radon变换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加法代数重建迭代算法(ART)对含有正负值的DPF进行重建,迭代了500次。结果发现,迭代一直收敛,重建场与原场相似,包括峰的位置、方向和形状,但各个峰的高度都较原场相应的峰矮,重建区域的边界出现了明显的波动现象。与相应单极场(SPF)的重建误差作比较,结果发现,DPF的3种模拟误差都大于SPF相应的误差,其中均方误差(MSE)大10^-4数量级,绝对平均误差(AVE)、峰值相对误差(PE)分别大10^-3、10^-2数量级,说明同样条件下DPF的重建精度比SPF的小。

    • 一种用于版权保护的随机相位量化编码方法

      2006(5):620-624.

      摘要 (604)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传统的随机相位编码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相息图量化编码方法。该方法采用条码编码技术和数制转换原理,将编码得到相息图的高阶量化信息映射为二值矩阵,并进一步打印制作成二值的防伪标签,不但可以实现文本内容的自动录入,同时也提高了传统随机相位编码技术解码图像的信噪比。计算机仿真与光学扫描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认证过程相对简单、解码图像信噪比高、成本低和防伪性能好等优点。

    • >光物理
    • 用轴棱锥实现可改变的局域空心光束

      2006(5):625-628.

      摘要 (628)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理论和实验研究了利用轴棱锥-透镜系统产生的局域空心光束,分析了局域空心光束的演变过程,由简单的几何光学结构和近轴光线追迹的方法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局域空心光束的暗中空区域不仅与聚焦透镜的焦距有关,而且与光阑半径以及聚焦透镜到轴棱锥间的距离有关;对于给定的轴棱锥,局域空心光束的横向暗斑尺寸与焦距成正比,并且其纵向暗斑尺寸与聚焦透镜到轴棱锥间的距离以及光阑半径成反比。这些结果表明,改变聚焦透镜的焦距和聚焦透镜到轴棱锥间的距离以及光阑半径,可有效地改变局域空心光束的暗中空区域。

    • 液体物质中的空化现象实验研究

      2006(5):629-633.

      摘要 (684)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自行研制的光偏转测试系统对强激光诱导液体物质的空化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得到了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传播规律和空泡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在其传播过程中迅速衰减为声波;激光空泡的最大泡径随脉动次数增加依次减小,而收缩的最小泡径则由腔内含气量决定。

    • >生物医学光子学
    • 肝病变白鼠血清荧光光谱的小波变换研究

      2006(5):634-637.

      摘要 (5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小波变换的方法研究了小鼠肝纤维化血清的荧光光谱,用mexh小波能很好地将荧光光谱的特征提取出来,在508、527、556、589和633nm处得到特征峰,用前3个特征峰处的强度与第4个特征峰处的比值可将健康与纤维化的样品区分出来。结果表明,小波变换是处理分析荧光光谱的一种有效方法。

    • >研究简报
    • 液相型AFM的研制与金属腐蚀原位研究

      2006(5):638-640.

      摘要 (59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新型液相型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和独特性能,讨论了该AFM在金属腐蚀研究中的应用。利用液相型AFM对碳钢在NaCl溶液及Pb在草酸溶液中的腐蚀过程进行了原位观察,获得了理想的扫描图像。实验结果表明,金属腐蚀最初起始于原子或纳米尺度,之后逐渐扩大到宏观尺度;金属表面的凹坑或缺陷可加速其腐蚀;而表面突起的结构则被一层层腐蚀。

    • 1.57 μm内腔式OPO激光输出特性的研究

      2006(5):641-643.

      摘要 (876) HTML (0) PDF 0.00 Byte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Cr^4+:YAG调Q的1.06μm Nd:YAG激光腔抽运内腔式KTP晶体-光学参量振荡器(KTP-OPO)系统,实现了人眼安全1.57μm信号光振荡输出。通过分析Cr^4+:YAG被动调Q特性,在保证单脉冲输出的情况下,讨论了OPO腔长变化对系统输出激光脉冲能量、发散角和脉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OPO腔长的增加,单脉冲输出能量、光束发散角减少,而脉冲宽度增加。

    • >会讯
    • 光子-光电子学系列主题学术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主题(Ⅱ):先进光电子器件及其应用征文通知(第一轮会议通知)

      2006(5):644-644.

      摘要 (307)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更好实施“十一五”我国光子-光电子学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促进本学科的科技发展,根据专家建议,兹商定:继2004年9月召开的本系列主题会之(Ⅰ):“光子晶体及其应用”之后,将于2006年12月召开题为“先进光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的第二次主题会。会议期间将就“十一五”期间我国光子-光电子学战略发展的优先领域开展深入研讨。欢迎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 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激光探测与测量事业部

      2006(5):F0002-F0002.

      摘要 (293)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的激光探测与测量事业部是专门从事激光检测仪器与激光参量测试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机构。该事业部曾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数年的授助。依托这一基础,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北京市的支持下,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型号项目及重大基金项目。该事业部具有稳定的、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先进的创新机制和大量享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具有一流的质量、可靠性和售后服务。

    • 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

      2006(5):F0003-F0003.

      摘要 (169)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北京工业大学激光研究院依托于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中德激光技术中心和北京市激光技术实验室,是我国先进的激光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激光工程研究院具有光学(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可招收项目博士后;拥有一支由学科带头人左铁钏教授领导的、以博士和留学回国人员为主的研究队伍;装备有国际一流的激光加工设备和分析测试仪器;正在承担着一批包括“973”、“863”、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在内在重要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