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7):779-782.
摘要:比较了reed-solomon(RS)译码的Berlekamp-Massey(BM)算法和Euclidean算法的运行速度,并选择BM算法设计了满足36Mbps数据传输率(D豫)的RS译码器。针对现有几种光盘的DTR,进一步分析了光存储中RS译码速度的要求,并对译码中的有限域乘法器做了仿真。该乘法器在工作频率为50MHz的FPGA芯片中工作正常,可以满足光盘的DTR要求。
2006(7):790-793.
摘要:研究了在空穴传输层NPB中掺杂Alq3制备高性能的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采用传统的材料和结构,在空穴传输层NPB中掺杂Alq3,在掺杂浓度为3%时,OLED的色坐标为(0.17,0.19)、亮度为10770cd/m^2(在13V时)和最大效率为4.1cd/A。在同等条件下,Alq3掺杂降低了开启电压,在7V时亮度达到了118.8cd/m^2。研究分析表明,OLED性能的提高是由于NPB的HOMO能级比Alq3的HOMO能级高,掺杂剂Alq3对空穴有散射作用,阻挡了部分空穴的传输,降低了空穴的迁移率;而Alq3又是很好的电子传输材料,Alq3掺杂提高了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中的注入平衡,有利于激子的形成,从而提高了器件的性能。
熊瑛 , 杨保和 , 吴小国 , 孙大智 , 李明 , 洪松
2006(7):794-797.
摘要:提供了在镜面抛光Si衬底上沉积平滑的纳米金刚石(NCD)薄膜的方法。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系统,利用H2、CH4和O2为前驱气体,在镜面抛光的Si基片上制备了直径为5cm的NCD薄膜,用扫描电镜(SME)和共焦显微拉曼光谱分析其表面形貌和结构特点。分析表明,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高sp^3含量的NCD薄膜。通过与沉积时间加长而沉积条件相同情况下合成的金刚石微晶薄膜形貌相对比,分析了H2-O2混合气氛刻蚀制备NCD薄膜的机理。分析表明,基底的平滑度对O2的刻蚀作用起到重要的影响;在平滑的基底上,含量较少的O2的刻蚀作用也很明显;随着基底的平滑度下降,混合气氛中O2的刻蚀作用逐渐减弱。
2006(7):803-806.
摘要:用改进的MCVD法和湿法掺杂技术设计制作了2种不同Er^3+、Yb^3+浓度比的Er^3+/Yb^3+共掺光纤(EYDF),利用980nm和1480nm泵浦LD对Er^3+/Yb^3+共掺光纤放大器(EYDFA)的放大自发辐射(ASE)谱进行了研究。利用980nm LD泵浦时,这2种光纤在C波段的ASE强度都很弱,吸收系数小的EYDF在C波段的荧光强度比吸收系数大的光纤大2个量级。用1480nmLD对吸收系数大的EYDF进行泵浦,优化光纤长度,此时C波段荧光强度比用980nm泵浦时大5个量级。这是由于对于EYDF在976nm附近Yb^3+有很强的非饱和吸收,导致能量传输效率差,因此980nmLD不适合做高浓度EYDFA的泵浦源。而1480nm泵浦时,Yb^3+不再作为敏化剂而只起到克服成对Er^3+间的浓度淬灭问题,同时起到提高Er^3+在石英基光纤中的溶解度的作用。
2006(7):806-806.
摘要:
2006(7):817-820,827.
摘要:采用真空蒸发法,在载玻片上制备了SnS薄膜。分析表明,此法制备的SnS薄膜的导电类型为p型,在(111)晶面上有很强的择优取向;其晶粒呈棒状,平均长度约为0.2~0.3μm,薄膜中的S与Sn原子非常接近化学计量比,在吸收边附近薄膜的吸收系数约为105cm-1,光学能隙Eg约为1.35 eV,电阻率约为240Ω.cm,比其它方法制备的SnS薄膜,其在光学与电学性能上有较大的改善,更适合做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层。成功制备出了ITO/p-SnS/n-Si/Ag结构的太阳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达0.71%。
2006(7):821-823.
摘要:报道了一种980 nm激光二极管(LD)双向泵浦的高功率、高平坦的稳定掺Er光纤(EDF)超荧光光纤光源(ED-SFS),实现了C+L波段放大的自发辐射(ASE)光的输出。光源采用双向LD泵浦11 m高浓度的EDF串接普通EDF。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一定泵浦功率下优化输出光谱带宽的合适光纤长度为70 m。实验得到系统输出接近70 nm的C+L平坦增益谱,输出最大功率达28 mW,输出功率稳定性优于±0.02 dB。
2006(7):828-831.
摘要:提出一种利用ZEMAX软件设计、分析评价平场全息凹面光栅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求解复杂的高级像差方程组,兼顾平像场和提高分辨率的效果显著。ZEMAX软件能对设计结果迅速进行评价,减少了人工运算,提高了设计结果的可信度及工作效率。研制了直径Ф=60mm、F/#=3.3和使用波长范围为652~704nm的全息凹面光栅,对设计结果分析表明:在点光源再现情况下,理论分辨率优于0.1nm;在宽度为30μm缝光源再现情况下,理论分辨率优于0.2nm。实际研制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
2006(7):832-835.
摘要:设计了ZnSe材料为基底10.6μm红外增透膜。低折射率膜材为BaF2,高折射率膜材为ZnS,计算出它们各自的光学厚度。对ZnSe零件镀膜后的透过率和牢固性等性能测试表明,其光学性能和牢固性皆优。
2006(7):836-840.
摘要:研制出低能耗及快速热稳定型声光调Q全固态绿光激光器,应用专门研制的双控驱动器(DCD),使全固态绿激光器能耗减少50%以上,主要部件温升减少10℃以上,达到热稳定的时间减少到22%,用1W的LD抽运,得到了脉宽14.5ns、峰值功率1kW的无寄生脉冲的绿激光输出。
2006(7):841-844.
摘要:研制了原子力显微镜(AFM)轮廓仪,介绍了AFM轮廓仪的基本原理和系统设计,并展示了多孔Al2O3薄膜、MgAl2O4薄膜和TiN薄膜的表面轮廓图。跟普通光学轮廓仪相比,该系统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光路调整,避免了光学元器件带来的误差,且工作行程不受光学孔径的制约,具有操作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和工作行程大的优点。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稳定性,横向分辨率为1μm,纵向分辨率为1nm。
2006(7):845-848.
摘要:报道了采用国产大功率光纤束模块双端泵浦双Nd:YVO4激光晶体和声光调Q技术,实现了高平均功率、高重复频率的1064nm激光输出。通过降低Nd:YVO4激光晶体的掺杂浓度,采用双端泵浦双晶体,在晶体热效应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泵浦光的能量,通过腔内插入声光调Q器件,在晶体注入总功率为50W的情况下,得到了24W的TEM00模连续波1064nm激光输出。最高重复频率为50kHz时,平均输出功率为22.9W,脉冲宽度为38ns,相应的光-光转换效率为45.8%;在重复频率为10kHz时,具有最大单脉冲能量1.55mJ,相应的脉冲宽度为15ns,峰值功率达到了103kW。
2006(7):849-853.
摘要:提出了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的一种新型的带透明电极的可变形反射镜。给出了透明电极、超薄镜面和驱动电极的制作工艺及其工作特性。静态测试结果表明,带透明电极的可变形反射镜驱动电压低,最大变形量可达19μm,有效反射面积可达200mm^2,能很好地改善整个自适应系统的性能。
2006(7):857-861.
摘要:光纤延迟线(FDL)是异步光分组交换(OPS)采用的时域冲突解决方案,通过计算其分组丢失率(PLR)发现,在业务负载高,特别是业务负载大于0.7时,PLR性能较差。研究以FDL作为主要的常规缓存、以电存储器作为辅助缓存的光电混合缓存结构,并用改进的首选即中的填空(IFF-VF)算法调度冲突的分组,达到改善可变长OPS的PLR目的。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光电混合缓存和IFF-VF算法能改善可变长OPS在负载较高时的PLR性能,并减少FDL的数目。
2006(7):867-870.
摘要:针对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米粒靠接在一起不利于大米的分级检测,采用图像处理分离靠接在一起的米粒融合区域,提出了基于扫描式区域增长的区域分离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单个米粒图像区域为凸性区域这一几何特点,通过区域增长的方法在图像中寻找由凸性米粒靠接在一起所形成的融合凹性区,并从凹处将融合区域分离开来。由于利用了米粒区域的几何特征来分离融合米粒区域,因此分离工作的自适应性强。大米垩白粒率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融合米粒区域的成功率达到了100%,而且检测结果与人工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2006(7):871-874.
摘要:为解决小波变换阙值去噪方法中阙值的合理选取,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阙值自调整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方法。在传统小波阈值去噪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双曲线正切函数和BP训练方法,首先对含噪图像进行二进小波分解,然后对分解系数进行小波重建,并将重建系数在BP神经网络中采用最速梯度下降法进行优化处理,得到最优阈值,最后对阈值处理的重建系数进行叠加,得到原始图像信号的估计值,即去噪后的图像信号。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建图像视觉效果,信噪比(SNR)和峰值信噪比(PSNR)均比传统小波阈值方法提高了1~2dB。
2006(7):880-883.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残差恢复的错误隐藏算法。在运动补偿(MC)错误隐藏算法(MCECA)的基础上,利用错误宏块周围已正确接收和解码的信息,估计宏块的残差数据,并将其加到MC恢复的宏块上,实现更为准确的错误隐藏,以提高图像的主客观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MCECA相比较,恢复图像的客观指标峰值信噪比(PSNR)将能提高1~4dB,而主观质量提高更明显。
2006(7):884-886.
摘要:提出把双随机相位编码中的相位密钥记录为数字全息图,以实现密钥的复制。这能使用户远程访问密文时,可以通过相应的相移算法从记录的数字全息图中重构出相位密钥,并解密得到原始图像。给出了一种可能的应用方案,并分析了CCD噪声对相位密钥重构质量的影响。
2006(7):887-890.
摘要:为研究激光熔覆层的磨损性能,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球墨铸铁材料表面制备原位析出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表层。以激光强化的球墨铸铁为上试样、灰铸铁为下试样,进行标准的SRV快速磨损试验。利用表面形貌仪测量配副双方的磨损深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磨痕形貌。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强化层与灰铸铁配副,磨损深度分别为1.78μm、0.87μm,摩擦系数在0.067~0.085内变化,摩擦系数随摩擦时间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磨损机制为微切削。
2006(7):891-894.
摘要:采用变分法研究了在外磁场作用下GaN/AlxGa1-xN无限抛物量子阱(PQW)中类氢杂质态能级,给出不同磁场下杂质态基态能、结合能随阱宽的变化关系以及能量随磁场强度变化的函数关系。数值结果表明:外磁场对类氢杂质能量和结合能均有明显的影响,杂质态能量随磁场的增强而显著增大,并且随阱宽的增大而增大;GaN/Al0.3Ga0.7 N PQW对杂质态的束缚程度比GaAs/Al0.3Ga0.7As PQW强。
2006(7):895-898.
摘要:讨论了背向自发Raman散射脉冲在自生分布式G652光纤Raman放大器中传输的增益特性。实验发现,反Stokes Raman(ASR)和Stokes Raman(SR)自生分布式脉冲光纤Raman放大器的阈值抽运峰值功率是25.4W和18.0W。在入射功率为52W时,ASR和SR的增益分别为5.0dB和8.6dB。放大的反Stokes和Stokes背向自发Raman散射光时域反射(OTDR)曲线上放大的阈值时间位置随激发功率的增高前移并具有规律性。放大的ASR背向自发散射强度受光纤温度调制,具有温度效应,已应用于远程分布光纤Raman温度传感器系统。
2006(7):899-901.
摘要:为了解决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光衰问题,采用包膜技术对YAG:Ce^3+荧光粉进行了实验。分别用Al2O3和La2O3对YAG:Ce^3+荧光粉包覆,然后封装成白光LED。实验结果表明:La2O3较Al2O3包覆的YAG:Ce^3+荧光粉初始光强强;包膜后的白光LED的光衰和光色变化都非常缓慢,表现出良好的光学稳定性。
2006(7):902-904.
摘要:提出一种新的LD列阵封装方法。把热沉形状改为台阶式,使稳态工作条件下的芯片前腔面散热速度提高,前后腔面温差大幅度降低,因此可以提高COD阈值,降低腔面退化率,且更方便于光纤耦合封装。利用Ansys软件对大功率LD稳态工作的温度分布进行模拟。结果发现:改进前的芯片前、后腔面温差为9.0K,改进后温差降为3.5K,降低了60%;热沉前、后端面的温差由原来的18.2K降为8.0K,降低了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