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Si纳米线阵列波导光栅制备

      2010(10).

      摘要 (820) HTML (0) PDF 0.00 Byte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绝缘层上Si(SOI)材料设计制备了3×5纳米线阵列波导光栅(AWG),器件大小为110μm×100μm。利用简单传输法模拟了器件的传输谱,并采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FDTD)模拟中心通道输出光场的稳态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器件的通道间隔为11 nm,通道间的串扰为18 dB。通过电子束曝光(EBL)和感应耦合等离子(ICP)刻蚀制备了所设计的器件,光输出谱测试分析表明,器件中心通道的片上损耗为9 dB,通道间隔为8.36~10.40 nm,中心输出通道的串扰为6 dB。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设计和测试的结果一致。

    • 基于几何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

      2010(10).

      摘要 (389) HTML (0)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几何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定位算法。把网络区域中的节点分为锚节点和未知节点,假设在定位空间中有n个锚节点,由于受到几何学的限制,实际可行的锚节点序列是有限的,因此利用一种几何方法判断锚节点间的位置关系,从而选取最优的锚节点序列,能够更精确地确定未知节点的位置,并且分析了待定位节点的邻居锚节点数量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的APS(Ad-Hoc positioning system)定位算法相比,该算法可有效地降低平均定位误差和提高定位覆盖度。

    • 基于空心光纤多模干涉的折射率传感器研究

      2010(10).

      摘要 (768) HTML (0) PDF 0.00 Byte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空心光纤(HF)多模干涉原理提出一种新颖光纤折射率传感器,实现了对环境溶液折射率的测量。这种光纤折射率传感器不仅制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为波长编码、抗干扰性好。实验表明,这种光纤折射率传感器其有效传感范围为1.333~1.450,并且当溶液折射率小于1.40时,特征波长与折射率近似呈线性关系,灵敏度为88.07 nm。针对相同折射率不同溶质的溶液,传感器出射光谱能量差异表明,该结构的光纤传感器在物质检测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

    • 850nm大功率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2010(10).

      摘要 (921) HTML (0) PDF 0.00 Byte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传统顶发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的散热、电极生长以及Au丝引线等难题,研究了一种非闭合型的大功率VCSEL结构,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还简化了工艺步骤,避免了一些工艺对已形成器件结构造成的损伤,提高了激光器的可靠性以及电流注入效率。利用该结构制作的激光器室温下连续输出最大功率达到46 mW,激射波长为849.5 nm,激射光谱半高宽(FWHM)为0.6 nm;在150 mA的注入电流下,发散角为10°。在室温5、0μs脉冲条件下,测得的最高输出光功率为69 mW。

    • 国产化大模场掺镱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与制备

      2010(10).

      摘要 (833) HTML (0) PDF 0.00 Byte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理论分析了空气孔尺寸与晶格常数对光子晶体光纤(PCF)单模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大模场双包层PCF的波导结构。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制备出高数值孔径大模场掺Yb双包层PCF,其内包层数值孔径为0.65,纤芯数值孔径为0.06,有效模场面积为1 465.7μm2。

    • 光敏杂化溶胶-凝胶法研制多模干涉波导分束器

      2010(10).

      摘要 (707) HTML (0) PDF 0.00 Byte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有机/无机杂化溶胶-凝胶方法制备高质量的SiO2薄膜和光敏性薄膜材料;利用三维FD-BPM(finitedifference beam propagation method)研究了掩埋式和暴露式矩形波导结构多模干涉(MMI)型光功率分束器的主要性能,理论模拟发现,掩埋式矩形波导结构分束器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容差性都优于暴露式矩形波导结构的MMI型分束器,并且具有更宽的带宽特性。通过简单的紫外曝光、显影工艺制备了1×4 MMI型波导分束器,分束器在1 550 nm波长附近的插入损耗为8.1~8.8 dB,功率分束不均匀性小于1 dB。

    • 基于悬臂梁啁啾调谐的光纤光栅滤波器

      2010(10).

      摘要 (797) HTML (0) PDF 0.00 Byte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并发展了一种基于悬臂梁结构的啁啾光纤Bragg光栅(CFBG)啁啾调谐方案,获得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可调谐CFBG滤波器,包括调谐范围达到36 nm(1.8~37.8 nm)的带宽可变反射滤波器、色散在178~2 100ps/nm范围内可调的色散补偿器、基于取样CFBG或重叠写入CFBG的信道间隔可调谐滤波器等。这些FBG滤波器不但能维持较高的反射率,还能保持中心波长基本不变。

    • 熔融拉锥型光纤耦合器损耗的实验研究

      2010(10).

      摘要 (789) HTML (0) PDF 0.00 Byte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2×2熔锥型光纤耦合器的制作,实验研究了拉锥速度、耦合长度、火焰位置3个关键制作参数对耦合器的插入损耗和附加损耗影响。当拉锥速度控制在150μm/s时,耦合器的插入损耗和附加损耗可以控制在较低水平;在拉锥长度较短的区间内,插入损耗与拉锥长度基本成线性关系;制作低损耗耦合器,火焰存在最佳高度为5.75 mm。

    • 布里渊单模光纤环形腔激光器实验研究

      2010(10).

      摘要 (704) HTML (0) PDF 0.00 Byte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研究了布里渊单模光纤环形腔激光器(BSFRL)的输出功率、输出光谱和输出时域特性。通过对激光输出功率和光谱特性与构建激光器的光纤长度和输出耦合器的反馈耦合比关系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当构建的BSFRL的输出耦合器反馈耦合比为0.4、光纤长度为1.5 km时,BSFRL具有低泵浦阈值、高转换效率和稳定的单模激光输出,此时激光器的泵浦阈值约为3 mW,光-光转化效率为65%。通过调节偏振控制器,得到稳定的锁模脉冲输出。讨论了BSFRL的时域不稳定性并给出了相应解释。

    •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组播实验研究

      2010(10).

      摘要 (692) HTML (0) PDF 0.00 Byte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组播实验方案,首先利用谱展宽和谱切片得到多波长脉冲源,将其作为探测光并与信号光共同注入到SOA中,利用SOA的交叉增益调制(XGM)效应,信号光与每一个波长的脉冲光发生作用,在SOA输出端通过可调光带通滤波器(TBDF)得到每一波长的变换后信号,实现光信号的组播过程。在实验中,10 Gb/s的归零(RZ)码作为信号光,而由多波长脉冲源产生的4波长脉冲光作为探测光,在探测光波长附近分别得到了与编码信号光逻辑取非的信号。

    • 双孤子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2010(10).

      摘要 (793) HTML (0) PDF 0.00 Byte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非线性偏振旋转(NPR)效应,对被动锁模掺Er光纤激光器同时输出双波带、双孤子的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发现,激光腔内存在高的线性双折射是得到双波带、双孤子输出的关键条件,提供宽的增益带宽和较大的增益有利于得到稳定的锁模输出。通过在腔内引入较大的线性双折射,在基于NPR锁模技术的被动锁模掺Er光纤激光器中得到了重复频率为7.49 MHz、中心波长分别在1 542 nm和1 557 nm附近的双波带、双孤子锁模脉冲的同时输出。

    • 应用于白光显示的碲酸盐玻璃上转换发光特性

      2010(10).

      摘要 (792) HTML (0) PDF 0.00 Byte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Tm3+/Er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TeO2-ZnO-La2O3)样品,测试了玻璃样品的吸收光谱和上转换发光光谱,分析了上转换发光机理。结果发现:在975 nm,波长激光二极管(LD)激励下,制备的碲酸盐玻璃样品可以观察到强烈的红光(662 nm)、绿光(525、546 nm)和蓝光(475 nm)三基色上转换发光,分别对应于Er3+的4F9/2→4I15/2,2H11/2→4I15/2、4S3/2→4I15/2和Tm3+的1G4→3H6能级跃迁;随着Yb3+掺杂含量和泵浦功率的增加,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强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调整稀土掺杂的浓度,得到了接近于标准白光(EE)发射。

    • 准连续半导体激光器的传导冷却封装优化

      2010(10).

      摘要 (434) HTML (0) PDF 0.00 Byte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准连续输出功率为×102W量级的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可靠性,采用双面散热方式提高传导冷却封装的散热能力。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封装方式后,激光器的最高输出功率由91.6 W提高到98.4W,阈值电流由15.6 A减小到15.1 A,斜率效率由1.09 W/A提高到1.16 W/A,插头效率略有增加。激光器在100 A工作电流时,有源区的温度和激光器的热阻都有所减小,说明改进的封装方式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

    • 微透镜阵列薄膜定向增强OLED耦合效率的研究

      2010(10).

      摘要 (803) HTML (0) PDF 0.00 Byte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微透镜阵列(MLA)薄膜定向增强有机发光器件(OLED)耦合效率,采用光线追迹方法模拟了不同长短轴比的椭圆形MLA对OLED光的定向增强作用。采用数字微反射镜器件(DMD)并行光刻和热回流相结合的方法制作了MLA模版,经过电铸、压印得到MLA薄膜。理论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MLA可以定向提高OLED的出光效率,圆形MLA可提高垂直OLED基底表面方向的亮度42%;椭圆形MLA可实现OLED在长短轴方向上30°的半强度角度差,总的提取效率可提高30%以上。

    • 一种灵巧的高灵敏固态APD的光子计数成像装置

      2010(10).

      摘要 (580) HTML (0) PDF 0.00 Byte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实现极微弱光环境下的目标探测成像,采用在盖革模式下工作的固态雪崩光电二极管作为探测单元,搭建了光子计数成像实验装置;然后通过装置得到的灰度等级测试图的光子计数频率值,建立了反映光子计数频率与图像灰度之间关系的光子计数成像灰度模型。基于此模型得到了较好的目标光子计数图像。

    • 用于应力传感的双芯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2010(10).

      摘要 (862) HTML (0) PDF 0.00 Byte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一根单模双芯光纤(TCF)熔接在两根单模光纤(SMF)间,实验制得双芯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型梳状滤波器。用干涉原理分析了器件的传输谱相邻峰值的波长间隔与波长、TCF长度和两纤芯间有效折射率差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滤波器梳状传输谱中的某中心波长处,相邻峰值的波长间隔与该中心波长的平方成正比,与TCF长度和两纤芯间有效折射率差的乘积成反比。实验检测了所制器件的应力特性,结果表明在轴向微应力的作用下,器件的传输谱向短波长方向移动,且微应力敏感度为-0.64 pm/με。

    • 通信波段液晶电光特性的实验研究

      2010(10).

      摘要 (693) HTML (0) PDF 0.00 Byte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偏光干涉理论,通过对BL-009型向列相液晶透射比的测试,分析了液晶透射比随电场的变化情况,对液晶的电控双折射效应进行了研究。在20℃下,利用岛津UV-3101PC分光光度计,通过改变加在液晶盒两端的电压,测出了入射光波长为1 330 nm和1 550 nm时液晶双折射率随电压变化的关系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当液晶盒两端加1 V电压时,入射光波长从1 310 nm到1 350 nm有一较稳定的高透射带;加2 V电压时,从1 520 nm到1 580 nm有一比较稳定的高透射带。

    • 光网络中基于路径计算单元的路由机制研究

      2010(10).

      摘要 (682) HTML (0) PDF 0.00 Byte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规模多层多域光网络群故障发生时的网络受损情况,提出基于路径计算单元(PCE)架构的跨域路由算法进行快速恢复,并基于OMNet平台对多层多域路由方案进行了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PCE架构的路由策略在群故障发生时能够大大减少网络中的路径计算请求泛洪信息,降低路由计算收敛时间,可以提高全网剩余资源的资源利用率,为业务的快速恢复提供了路由基础。

    • 相干光时域反射仪中受激布里渊散射的抑制

      2010(10).

      摘要 (939) HTML (0) PDF 0.00 Byte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对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DFB-LD)直接进行小信号电流调制的方法抑制相干光时域反射仪(COT-DR)中的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分析了DFB-LD受到小信号电流调制时的频谱特性以及SBS阈值和频谱宽度的关系,设计了实验电路和光路抑制光纤中SBS。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频调制电流处,光源频谱宽度随调制频率增加而减小,随调制幅度增加而增加,而SBS随频谱宽度增加而减弱,直接用电流调制激光器可抑制COTDR中的SBS。

    • 自适应弹性环光缓存结构设计及其网络性能分析

      2010(10).

      摘要 (389) HTML (0) PDF 0.00 Byte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最大缓存时间限制、时延粒度限制、光分组长度限制3大限制因素,对传统光缓存器的前馈型和反馈型两种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影响光缓存器性能的3大限制因素在两种结构中的相互制约关系限制了光缓存器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自适应弹性环光缓存器(E-FLOB)结合了两种传统结构的优势,并分离了3大限制因素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结构分析显示,E-FLOB在缓存级数为16时可减少反馈型光缓存器噪声积累约3个数量级。网络性能仿真表明,弹性环结构比前馈型结构使用更少的缓存级数,获得比两种传统结构更低的分组丢失率。

    • 基于反射光谱的单层抗反射膜的非在位膜厚精确控制

      2010(10).

      摘要 (656) HTML (0) PDF 0.00 Byte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反射光谱分析的非在位膜厚控制技术,首先利用椭圆偏振光谱仪确定波长300~1 700 nm范围内的薄膜折射率,由此确定对应于特定波长(如1 550 nm)的最佳抗反射(AR)镀膜沉积条件。然后计算最佳AR镀膜厚度所对应的反射谱,得到相应的CIE标准色谱坐标。通过对比实测镀膜颜色和计算得到的最佳颜色,可以实现小尺寸器件端面上AR镀膜厚度的优化控制。利用这一方法,由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制备的SiNx单层AR镀膜,获得了4.4×10-4的反射率。

    • 基于硼酸溶液处理的GaAs/InP低温晶片键合技术

      2010(10).

      摘要 (800) HTML (0) PDF 0.00 Byte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硼酸溶液的GaAs/InP低温晶片键合技术,实现了GaAs/InP基材料间简单、无毒性的高质量、低温(290℃)晶片键合。GaAs/InP键合晶片解理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显示,键合界面整齐,没有裂缝和气泡。通过键合过程,InP上的In0.53Ga0.47As/InP多量子阱结构转移到了GaAs基底上。X射线衍射及荧光谱显示,键合后的多量子阱晶体质量未变。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Raman光谱图显示,GaAs/InP键合晶片的中间层厚度约为17 nm,界面处B元素有较高的浓度,键合晶片的中间层很薄,因此可以得到较好的电学、光学特性。

    • 多电极静电拉伸薄膜反射镜的面形优化

      2010(10).

      摘要 (675) HTML (0) PDF 0.00 Byte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多电极静电拉伸薄膜反射镜的面形精度,基于Henky-Campbell圆薄膜平衡方程分析了薄膜均布载荷作用下的拉伸成形和面形误差。采用ANSYS软件一阶优化法,建立了以薄膜屈服强度为状态变量,镜面3个同心环形区域上施加的载荷为设计变量,以反射镜面形与理想面形的最小均方根误差(RMS)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对口径300 mm、中心挠度分别为0.5、1.0和1.5 mm的薄膜反射镜面形进行了优化。实验中优化后的最佳镜面面形RMS为7.73μm,PV值为50.69μm,较优化前分别减少了30.2%和23.7%。

    • 熔石英亚表面微缺陷原位表征及损伤阈值研究

      2010(10).

      摘要 (700) HTML (0) PDF 0.00 Byte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熔石英表面和亚表面划痕的原位测量,研究划痕的表面均方根(RMS)粗糙度、宽度和深度在HF溶液中刻蚀不同时间后的变化规律,测试了不同刻蚀时间下熔石英的损伤阈值。实验结果表明:随刻蚀时间的增加,表面RMS、划痕深度及宽度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增加的;熔石英的损伤阈值随刻蚀时间的增加,在1~10min时间段呈增加趋势,在20~40 min时间段呈下降趋势,而在60~120 min时间段先增加后降低。综合熔石英划痕的微观形貌损伤阈值的测量结果认为,刻蚀10 min时效果最佳。

    • Si(111)和Si(100)衬底上磁控反应溅射制备AlN薄膜

      2010(10).

      摘要 (655) HTML (0) PDF 0.00 Byte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射频磁控反应溅射法在Si(111)和Si(100)两种衬底上制备了AlN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对AlN薄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衬底Si(111)、Si(100)取向以及N2百分比对AlN(002)薄膜c-轴择优取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100)较适合生长c-轴择优取向AlN薄膜,而且N2百分比为40%时,AlN薄膜的c-轴取向最好,具有尖锐的XRD峰,此时对应于AlN(002)晶向。计算了(002)取向AlN和两种Si衬底的失配度,Si(111)面与AlN(002)面可归结为正三角形晶系之间的匹配,失配度为23.5%;而Si(100)面与AlN(002)面可归结为正方形晶系与正三角形晶系之间的匹配,失配度为0.8%,可以认为完全共格。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相符。

    • 三层手征网格结构的特性研究

      2010(10).

      摘要 (700) HTML (0) PDF 0.00 Byte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先基于希腊十字型手征结构,提出一种新型的三层手征网格结构,并对该结构的关键几何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随后对新型手征结构的电磁波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结构对于不同频率入射波的透射和反射响应,依据模拟得到的透射反射系数进行反演计算;最后根据反演计算得到的旋光度、椭偏度、介电常数、磁导率和手征参数等结构特性参数分析结构的旋光性和电磁特性。结果表明,这一结构具有比以往类似结构更好的光学特性,为未来这一类型手征结构的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

    • 利用半导体PN结模型分析石英玻璃的极化过程

      2010(10).

      摘要 (533) HTML (0) PDF 0.00 Byte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半导体PN结偏置过程的理论模型,类比分析了玻璃的热及电场极化过程。理论分析表明,在热及电场极化条件下,正、负电极与玻璃分界面处的电场及电荷分布规律与其在反向、正向偏置的2个PN结处非常相似;利用PN结偏置模型,并考虑玻璃极化过程中电子的作用,修正了极化玻璃中电场分布和载流子运动方程及其边界条件,并解释了一些已有实验现象。

    • 分布视频编码中基于帧间相关性的自适应关键帧选取算法

      2010(10).

      摘要 (794) HTML (0) PDF 0.00 Byte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分布式视频编码(DVC)系统中固定周期关键帧选取(PKFS)方法忽视了帧间相关性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关键帧选取(AKFS)算法。利用图像特征点检测与匹配的方法,将相邻图像的非匹配点作为帧间相关性的近似,把累积或平均非匹配点数超过阈值的帧判定为关键帧。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帧内插方案,以适应不同长度序列组的边信息生成;将零运动强度的关联帧合并为一帧图像参与编解码,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压缩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运动特性的序列,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明显提升边信息帧的重建质量,使系统的率失真性能提高0.9~2.0 dB,并有效降低了编码传输码率。

    • 单通道彩色图像加密方案

      2010(10).

      摘要 (647) HTML (0)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三相位编码的单通道彩色图像加密方法。将彩色图像转换到HSI空间,I分量即可作为相位编码的原始待加密图像;H分量可作为第1个相位,采用双图像加密算法对S分量加密后得到的相位,与H分量构成了对I分量加密的2个相位,第3个相位密钥是S分量加密后得到的相位与变换输出的相位之差。由于基于分数傅里叶变换(FrFT)的双随机相位编码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在增加一重相位编码后,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在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获得原图像信息,由此保证了彩色图像加密的安全性。模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给出了光学实现方案,基于该算法设计了多幅彩色图像的加密方案。

    • 基于轮廓特征的人体行为识别

      2010(10).

      摘要 (949) HTML (0) PDF 0.00 Byte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以运动人体轮廓为特征,基于模板匹配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首先,利用背景差分法和阴影消除技术提取运动人体轮廓;定义一种边界点-半径的轮廓描述方法,将时变的二维轮廓形状转换为对应的一维距离向量;以成本函数为特征向量,利用谱系聚类方法提取行为序列的关键姿态;最后,将关键姿态编码为行为字符串,利用编辑距离度量测试序列与标准序列间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对人的6种日常行为进行识别,正确识别率达到84.3%以上,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 一种改进的快速嵌入式字符识别方法

      2010(10).

      摘要 (677) HTML (0) PDF 0.00 Byte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手持式字符识别系统开发中系统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系统资源有限以及传统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方法难以同时满足识别率和识别速度的缺点,提出一种快速的SVM(FCSVM)分类算法。对支持向量集采用变换的方式,用少量的支持向量代替全部支持向量进行分类计算,在保证不损失分类精度的前提下使得分类速度较传统SVM算法有较大提高。实验结果表明,FCSVM算法较大幅度地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分类速度,尤其在嵌入式系统中效果更加明显。

    • 基于逆向云模型的雷达目标识别

      2010(10).

      摘要 (623) HTML (0) PDF 0.00 Byte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向云模型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首先,基于模-1距离准则建立了云滴确定度,对高分辨距离像(HRRP)距离单元进行正态逆向云模型建模;然后,定义逆云隶属度表征待测样本属于某个训练类别的概率。对目标模板库中5种飞机高分辨距离像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识别率高、对训练样本量的要求较为宽松和方位角划分不敏感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

    • 基于Contourlet视觉模型和奇异值分解的图像质量评价

      2010(10).

      摘要 (778) HTML (0) PDF 0.00 Byte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基于像素值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忽视图像结构信息和需要完全参考图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ontourlet域奇异值分解CW-SVD,部分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contourlet weight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在Contourlet域中,利用奇异值向量对图像结构的表征能力,结合人眼视觉敏感性确定每个子带的视觉权重,得到每个子带的评价测度,再综合得出图像的最终评价指标。实验表明,该方法应用于4种类型的降质图像质量评价时,比峰值信噪比(PSNR、MSSIM)等算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好的主客观评价一致性。

    • 基于空间矩的视觉图像基元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2010(10).

      摘要 (749) HTML (0) PDF 0.00 Byte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三级灰度图像边缘模型的空间矩算子。首先利用LOG(Laplacian of Gaussian)算子定位速度快的特点,确定图像像素级边缘;然后在包含边缘点的邻域内利用空间矩进行边缘的亚像素定位,由Hough变换提取直线和椭圆边缘像素点;最后采用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直线拟合边缘提取方法,得到亚像素级被检测直线和椭圆。对空间矩算子亚像素定位算法与像面直线和椭圆亚像素提取算法的有效性和精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测量速度相当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更多还原

    • 视网膜图像的解卷积方法研究

      2010(10).

      摘要 (953) HTML (0) PDF 0.00 Byte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自适应光学的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AOSLO)能够利用自适应光学校正眼底像差,从而对活体视网膜实现高分辨率成像。但是由于波前探测误差、变形境自由度和行程等硬件上的限制,眼底像差不可能完全被校正,并且信号探测器光电倍增管(PMT)存在较大的噪声,因此可以用解卷积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本文改进了增量维纳滤波算法,将迭代步长减为原来的1/5,使迭代不会偏离初始值太远,而增量维纳滤波迭代初始值是由系统中的波前传感器得到相对准确的值。采用上述方法对AOSLO采集到的视网膜细胞层和血管层图像做解卷积,并复原了整个系统的点扩散函数(PSF)。由图像功率谱表明,增量维纳滤波算法能有效去除图像噪声,增加图像对比度。 更多还原

    • 基于太阳散射光测量系统反演痕量气体方法研究

      2010(10).

      摘要 (637) HTML (0) PDF 0.00 Byte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克服利用太阳散射光作光源的被动差分吸收光谱(DOAS)系统中异方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对DOAS反演算法进行了研究。鉴于局部多项式回归良好的统计性质,且当采用非参回归时不必人为设定异方差的结构,能适应几乎所有回归估计,提出利用非参稳健局部多项式回归方法估计DOAS系统测量谱中的慢变吸收部分,并据此反演痕量气体斜柱浓度。把该方法应用于外场实验获得光谱信息处理中,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比最小二乘多项式回归估计反演效果更好,降低了被动DOAS系统测量误差。 更多还原

    • 啁啾Gauss飞秒脉冲驱动三能级系统的超快布居转移

      2010(10).

      摘要 (639) HTML (0) PDF 0.00 Byte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不含旋波近似(RWA)的Schrdinger方程的数值解,研究了线性极化的啁啾Gauss飞秒激光脉冲驱动Ξ型三能级原子系统的超快粒子布居转移。研究结果表明,粒子布居转移主要决定于驱动激光场的Rabi频率(强度)和啁啾率,两跃迁偶极距的比值和脉宽对粒子布居转移也有明显的影响。通过适当选择以上参量的取值,可以实现粒子布居99.6%的转移。 更多还原

    • THz辐射大气传输研究和展望

      2010(10).

      摘要 (769) HTML (0) PDF 0.00 Byte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THz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特性是THz波空间通信、大气科学及遥感检测等空间应用的基础,掌握不同温度、高度、湿度和压力等条件下THz频段大气透过率窗口的位置和宽度对于促进该频段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THz辐射大气传输的研究概况,包括大气传输的基本原理,辐射传输方程的推导以及对各类THz辐射大气传输模型的比较,并指出尚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对THz辐射大气传输研究给出若干建议和展望。 更多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