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1035-1038.
摘要:根据白光照明和可变换波长的光通信中对单芯片 双波长发光二极管(LED)要求, 在分析了反向偏置隧道结性质的基础上,设计了用反向偏置隧道结连接两个 有源区的单芯片双波长LED,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MOCVD)在GaAs衬底上一次外延生 长了 同时发射两种波长的LED,其包含一个AlGaInP量子阱有源区和一 个GaInP量子阱有源区,两个有源区由隧道结连接;通过后工艺制备了双波长 LED器件,在20mA电流注入下,可以同时发射626nm和639nm两 种波长,光强是127mcd,正向电压是4.17V 。与传统的单有源区LED进行 对比表明,双波长LED有较强的光强;对比单有源区LED的2.08V正向 电压, 考虑到双波长LED包含隧道结和两个有源区,隧道结上的压降很小。
2014(6):1044-1048.
摘要:用无芯光纤(NCF)作为单模-多模-单模(SMS)结构 中的多模光波导,并将其浸没在密封于毛细 管内的磁流体(MF)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全光纤化磁场传感器。传感器可利用磁场变化时其 透射 谱中谷值波长的移动或峰值波长处的透射率变化对相应的磁场变化进行测量。完成了传感 器的制作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传感器长约9cm时,实验得到的磁场灵敏度分别达到 了78pm/Oe和0.129dB/Oe。除了作为磁场传 感器,本文装置还可以用来作为磁控可调光衰减器或光调制器。
2014(6):1049-1053.
摘要:以新型环金属Ir(Ⅲ)配合物2-苯并噻吩吡啶(btp )2Ir3-乙酰基樟脑(acam)为磷光发光客体,掺杂在PVK+30%PBD主 体材料中,制备了红色聚合物发 光器件,同时测试了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光谱、光致发光(PL)光 谱、PL效率、热稳 定性和循环伏安曲线。结果表明,位阻基团acam的引入有效改善了配合物在 溶液 中的荧光光谱、量子效率。器件的测试结果显示,当掺杂浓度为5%时,电致发光(EL)光谱 最大发射峰在623nm,启动电压为7.2V;在 15.7V 时器件最大亮度为4127cd/m2,在11.6V时最大亮度效率为 4. 1cd/A,CIE色坐标值为(0.66, 0.32)。
高永慧 , 张刚 , 汪津 , 姜文龙 , 高欣 , 薄报学
2014(6):1054-1057.
摘要:采用NPB掺杂石墨烯作为空穴传输层,制备有机 电致发光器件(OLED), 器件结构为ITO/NPB:Graphene(20wt.%)(50nm)/Alq3(80nm)/LiF(0.5nm)/Al(120nm)。将其与标准器件ITO/NPB(50nm)/Alq3(80nm)/LiF(0.5nm)/Al(120nm)作性能比 较,研究石墨烯对OLED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PB中掺杂石墨烯薄层的器 件,在同等条件下性能最佳,当电流密度为90mA/cm2时器件电流 效率达到最 大值3.40cd/A,与标准器件最高效率相比增大1.49倍;亮度在15V时达到最大值 10070cd/m2,比标准器件最大亮度增大5.16倍。
黄瑞志 , 曲崇 , 李清山 , 张立春 , 张忠俊 , 张敏 , 赵风周
2014(6):1058-1062.
摘要:利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方法在p-GaN衬底上沉积 了n-ZnO薄膜,构造了n-ZnO/p-GaN异质结型紫外(UV)光-电 探测器原型器件,在(UV)光照条件下测试了器件的光电性能。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 RD)测试结果表明,ZnO薄膜具有很 好的结晶质量;I-V曲线显示,器件在黑暗和光照环境下都表现 出明显的整流行为;光谱响应曲线表明,器件 响应度峰值出现在364nm附近,当反向电压为-5V时光电流达到饱 和,此时响应度峰值达到1.19A/W。不 同反向工作电压下的光谱探测率曲线表明,器件对364nm附近的UV光 有较强的选择性,在- 2V偏压下具有最佳的探测率,其探测率峰值达到8.9×1010 c m·Hz1/2/W。
2014(6):1063-1070.
摘要:对于空间目标成像探测和科学成像应用,通常要 求成像设备的动态范围达到60dB以上。为了对高动 态场景进行实时有效观测,设计了一种利用数字微镜器件(DMD)作为像素级空间光调制器 的成像系统。为 了消除镜元与像元不匹配造成的采集图像失真,实现像素级的调光控制,提出一种利用摩尔 条纹相位性质 装调测试系统的方法,控制调光位置精度达到0.4pixel。在此基础 上提出一种高效实时的调光算法,利 用DMD调制每一个像素的有效积分时间,调光后图像熵值优于调光前。实验结果表明,DMD调 光成像系统能够对约90dB动态范围场景进行调光成像,并实时输出 显示,帧频达90frame/s。
2014(6):1071-1074.
摘要:为解决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应变和温度交叉 敏感性问题,本文基于FBG纤芯有效折射率与纤芯半 径的良好相关 性,提出一种半腐蚀FBG的新颖结构。即一根FBG被分成等长两部分,用HF酸腐蚀其 1/2区域直到纤芯半径。采用传输矩阵法和纤芯基模有效折射率的色散方程对两段式FBG 建 模,利用Mathcad 15计算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 FBG反射峰发生分裂, 即一个反射峰分裂为两个,且当纤芯半径变小时,腐蚀段FBG谐振波长蓝移,而未腐蚀段 FBG谐振波长基本不变;纤芯半径越小,两段FBG谐振波长的间距越大。实验结果表明,实现 了应变和温度的同步测量,得到应变和温度的传感精度分别为7.2μ ε和1.1℃。
何巍 , 祝连庆 , 娄小平 , 董明利 , 张荫民 , 骆飞 , 陈晓怀
2014(6):1080-1091.
摘要:为了实现可调谐双波长激光输出,提出并设计了 一种基于自反馈光注入结构的掺Er3+光纤(EDF)激光器,并对激光器的基 本原理及实现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系统结构设计采用976nm波长的LD作为泵浦源,结合EDF,两支 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和光纤环形镜(FLM)产生激光,并通过在FLM中熔接饱和吸收体(SA) 起到稳频作用;将FLM输出激光耦合进入谐振 腔形成自注入结构,与腔内振荡激光形成干涉,抑制模式跳变;通过控制两支FBG之间的 可调谐衰减器调节谐振腔内 的增益和损耗,实现单个波长或双波长输出。实验结果表明:SA长采用4m、EDF长采用6m时,激光输出阈值为28mW, 将反馈光注入谐振腔后,系统阈值为25mW,输出激光波长随时间漂 移得到明显抑制;当泵浦光功率为80mW时,通过调节 位于两支FBG之间的可调谐衰减器(VA)获得稳定的双波长激光输出;随着泵浦功率 增加,激光输出功率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和稳定性。 在1540nm波长处激光输出最大功率为1.16mW,信噪比(SNR)大于50dB;在1545nm波长处激光输出最大功率为1. 89mW,SNR大于50dB。
2014(6):1092-1092.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铰链连接的光纤布拉格光栅(FBG) 微地震检波器,理论分析了检波器的灵敏 度和谐振频率,讨论了光纤连接位置和质量块转动惯量对灵敏度和谐振频率的影响,提出了 获得高灵敏度和大带宽的优化方法,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模拟验证。制作了检波器样品 , 并采用商用解调仪进行了测试,获得了高于40pm/g的灵敏度和1kHz 的谐振频率,系统的等 效噪声低于0.1mg/Hz,表明本文检波器可应 用于微地震监测中的高频微弱地震信号探测。
2014(6):1092-1097.
摘要:提出一种可直接检测结构形变的光强调制型光纤传 感器,采用弯曲增敏技 术提高光纤对弯曲变形的灵敏度。利用悬臂梁、简支梁和标准圆柱体对传感器的静态特性进 行分析,得到 传感器的静态输出曲线,并对传感器的灵敏度方向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本文传感器 可以区分弯曲 变形的方向,且变形曲率在-16.67~16.67m-1(对应的弯曲半径为60mm)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输 出。对传感器进行Monte Carlo光线追迹分析,并结合正交试验法对传感器的光泄漏区结构 参数进行了优化 分析,结果表明,光泄漏区的深度和齿数对传感器的灵敏度有显著影响,为提高传感器的性 能提供了依据。
2014(6):1098-1103.
摘要:网络编码可以提高WDM光网络有限数目波长转换 器的利用率,但是网络编码操作将增加光域运算开销、复杂度和缓存 需求。为了达到光组播容量条件下尽可能减少网络编码的次数,结合遗传算法和基于模 拟退火的个体接受策略,提出一 种改进的遗传模拟退火算法(GSAA)。算法通过设计一个既能满足最大组播吞吐量又考虑波长 连续性约束路由的算法适应度函数实现 网络编码次数减少;为保证种群空间中部分染色体可行性,算法在初始种群中加入一部分可 行人工染色体;为了提高算法的 局部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算法在迭代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局部搜索过程和自适应变异操作。 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GSAA在收敛速度、网络编码次数等方面优于其它遗 传算法。
徐会娟 , 王训四 , 聂秋华 , 朱敏鸣 , 姜晨 , 廖方兴 , 张培全 , 张培晴 , 戴世勋 , 徐铁峰 , 陶光明
2014(6):1109-1114.
摘要:选用组分为Ge15Sb 20S65和Ge 25Sb5Se70的两组硫系玻璃, 制备了多种尺寸的 高质量硫系玻璃,分析了两组玻璃的物理、热学和光学性能;利用复合层叠挤压法制 备了硫系玻璃光纤预制棒,避免了钻孔法或其他机械加工 引起的预制棒界面缺陷,且光纤端面结构可随模具尺寸自由设计,挤压后光纤预制棒 结构整齐,内 外界面整洁光滑;利用高温聚合物保护的预制棒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用光纤拉丝机将具 有保护 层的预制棒拉制成光纤;利用普通光纤抛光机进行端面抛光,光纤端面结构均匀,界面无明 显缺陷。傅里叶红外光纤光谱仪(FTIR)测试光纤损耗谱表明,在波长4.8μm处光纤的最低损耗为2.63dB/m。
2014(6):1115-1118.
摘要:采用简单的气固反应,在Si衬底上成功制备了SiC 一维纳米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X射线电子能谱(EDX)、 X射线衍射谱(XRD)和光致发光谱(PL)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构 组成和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材料为SiC/SiO2核壳 结构纳米线,在室温时发射中心波长分别为380nm和505nm的紫外峰 和绿光带。经分析认为,波长380nm的紫外峰来源于SiO2中的O空 位缺陷;而中 心波长505nm的绿光带则来源于受量子尺寸效应影响并包覆了SiO2外壳的SiC内核。
2014(6):1119-1123.
摘要:利用自行搭建的实验平台,测试了高纯MgO晶体和S c掺杂MgO晶体的紫外光光 致发光(PL)光谱,发射峰值分别位于389.31、498.61nm、712.44和749.06nm, 其可见光发射区和红外发射区主要对应于MgO晶体中由O空位构成的F色心和 F+色心通过激发和退激发机制发射;在不同温度退火条件下测试Sc掺杂MgO 晶体的PL光谱,并利用高斯分解实现了Sc掺杂MgO晶体中F色心和F+色 心的定位。结果表明,高温退火处理可以有效降低MgO晶体表面的污染,进而提高 晶体的光电活性;Sc掺杂导致MgO晶体可见光发射区域的蓝移和增强,其中F+ 色心对于温度的依赖性较强。
2014(6):1124-1128.
摘要: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摩尔组分为53P2O5- 16BaO-9Na2O-7K2O-14.25Gd2O3- 0.75Eu2O3系统基 质玻璃,熔化温度为1400℃,经过热处理后获 得微晶玻璃。采用X射 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对微晶玻璃 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研究。XRD结果表明,基质玻璃经过700℃热处 理2h得到Eu3+ 掺杂GdPO4微晶玻璃,其晶粒尺寸分别约为39nm;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与 基质玻璃相 比,微晶玻璃的激发强度和发射强度明显增强,微晶玻璃中源自Eu3+的 7F0-5L6跃迁强度与电荷迁移 带强度的比值降低,发射峰出现明显劈裂,且5D0-7F2与5D0-7F1跃迁强 度的比值减小,表明Eu3+成功地进入了GdPO4晶相中。微晶玻璃中,E u3+发射强度和激发强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2014(6):1129-1133.
摘要:利用脉冲激光沉积(PLD)分别在Si片和多孔Si衬底 上沉积了ZnS薄膜,考察衬底对ZnS薄膜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 (SEM)测量表明,两种衬底上制备的ZnS薄 膜均沿立方相结构β-ZnS(111)晶向择优取向生长。多孔Si衬底 上生长的ZnS薄膜表面有很多 凹坑,而Si衬底上生长的ZnS薄膜表面相对比较平整。光致发光(PL)谱显示,ZnS薄膜沉积后 , 多孔Si的发光峰强度减小且峰位发生蓝移。根据ZnS薄膜具有较高透射率的特点,把透射 出ZnS的多孔Si的橙红光和ZnS的发光叠加,多孔Si/ZnS纳米薄膜复合体系在可见光区有 很强的PL现象。
2014(6):1134-1139.
摘要: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系列Pr3+掺杂 的 CaBi2Ta2O9(CBTO:Pr3+)Bi层状结构铁电氧化物(BLSFs)粉体。利用X 射 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积分球 式分光光度 计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XRD结果表明,所生成的样品均为CBTO纯相 。样品 的吸收和激发光谱表明,在449~500nm波长范围存在Pr3+的 f-f跃迁吸收;样品的发射光谱由绿光(525~575nm)和红光(575~700nm)发射两部分组成,避 免了白光LED中再吸收的问题。随着Pr3+掺杂浓度的 增加,样品的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Pr3+的掺杂浓度为2mol%时发光强度最大 。研究了 Ca0.98Pr0.02Bi2Ta2O9的热稳定性,并通过计算得到其热猝灭激活能E=0.24eV。显色指数(CIE) 色坐标图表明,所制备的样 品可以被蓝光有效激发而发出黄光。研究结果表明,CBTO:Pr3+可以用于蓝光LED芯片 激发用的黄色荧光粉。
2014(6):1140-1145.
摘要:为提高傅里叶变换轮廓术(FTP)的测量精度和范 围,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消零频FTP。将两幅随机相移正弦条纹通过DLP投影仪 投射到待测物体上,由CCD相机采集受物体形貌调制的变形光栅条纹图,将采集的两幅条纹 图相减得到无零频的条纹差图。对条纹差图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后,通过简易滤波器提 取基频成分,将其与彩色条纹或复合光栅投影相结合,可实现单次投影。理论和实验证明了 本方法的可行性。
俞琳 , 刘铁根 , 刘琨 , 江俊峰 , 王涛 , 孟云霞
2014(6):1146-1151.
摘要:为实现光纤扫描光源宽调谐范围内输出波长的高 精度标定,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波段混合气体吸收谱 线的波长标定方法。采用分段阈值二阶导极值法和洛伦兹线型拟合法从混合气体吸收光谱中 提取多条谱线 中心位置,以其波长和驱动电压为参考点对Fabry-Perot(F-P)可调谐滤波器的迟滞非 线性特性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标定。 将C2H2在C波段的吸收带与CO2在L波段的吸收带相结合,选取了21条C2H 2谱线和16条CO2谱线作为波长参考。将本方法用于C+L波段的光纤光栅(FBG )波长解调,在0~60 ℃范围内波长拟 合标准差小于3.3pm,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系统稳定性误差小于2.6pm。
2014(6):1152-1157.
摘要:针对高光谱图像复杂背景影响异常检测结果的问 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抑制背景的 异常检测算法。首先对高光谱图像采用小波分解,将高光谱图像分解成高频图像和低 频图像;然后使用顶点成分分析(VCA)方法提取高频图像的端元光谱图;最后使用光谱角匹 配(SAM)技术 对高光谱图像进行异常检测。实验结果表明,KRX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像素目标个数增加32.35%;虚拟个数减少12.12%,计算时间少2个 数量级;本文方法的ROC曲线一直 位于KRX、PCA-KPX算法的异常检测方法之上,有利于高光谱图像的实时异常检测应用。
2014(6):1158-1164.
摘要:提出了一种Mie散射激光雷达在考虑多次散射影 响时求解卷云激光雷达比的新方法。首先,根据多次散 射激光雷达方程,构建关于气溶胶消光系数边界值和卷云有效激光雷达比的非线性方程组; 其次,采用非线性粒子群 算法求解方程组,同时得到气溶胶消光系数边界值和卷云的有效激光雷达比;然后,使用Pl att的多次散射因子方 程,结合邱金桓参数化的多次散射对一次散射比,计算多次散射因子,进而求得卷云的激光 雷达比。使用Mie散射 激光雷达真实回波信号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方法收敛速度快,精度较高,具有很好 的应用价值。
2014(6):1171-1175.
摘要:为实现傅里叶计算全息图的真彩色显示,本文提出 了一种时空复用方 法。首先对一幅彩色场景进行红绿蓝分色,并按照 一定的比例对三色 场景进行缩放处理,实现真彩色再现像的色差补偿;然后制作3幅具有特定结构的全息图, 将3幅全息图 轮流加载到空间光调制器上,通过时空复用保证了彩色再现像信息的完整性;最后通过使用 滤光片,实现以白光LED作为再现光源的真彩色全息显示。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 行性。
2014(6):1176-1181.
摘要:量子通信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理想因素(光子的制 备和获取,信道噪声的干扰等),同时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利 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模拟仿真是量子通信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针对以上问题,结合Matlab中强 大的矩阵运算功能和可视 化界面,设计了量子安全直接通讯(QSDC)协议的仿真程序。根据四粒子团簇态的变换公式, 提出了四粒子团簇态的制备算法和基于四粒子 团簇态的QSDC协议仿真算法,并模拟了其通信过程。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相一致验证了协议 的安全性和正确性,也证 明了利用计算机对量子通信进行仿真的可行性。利用Action script(AS)代码实现量子通信 过程中一些不可观察的过程可视化。
2014(6):1182-1188.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预测模式调制的H.264视频信息隐 藏算法。在H.264视频的帧内预测过程,通过调制I帧4×4亮度块的帧 内 预测模式实现隐秘信息的嵌入。调制方法是基于宿主4×4亮度块的边缘强度(DES)划分的映射规则进行的,从而避免了信息隐藏后视频 流的比特率的过快增长。同时,通过结合矩阵编码技术使得修改一个预测模式可以隐藏4bi t信息。在信息提取过程中,不需要对 含密视频进行完全解码,只需获取含密视频的帧内预测模式即能提取秘密信息。实验结果表 明,本文算法在提高隐藏容量和保证视频质量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比特率的过快增长。
2014(6):1189-1195.
摘要:在末制导图像处理系统中,单模系统会带来匹配 精度不够、容易受干扰等问题,采 用多模系统进行融合决策,是提高跟踪定位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的更优选择。本文基于多DSP 和FPGA,提出采用接口管理和图像匹配分开的分布式管理架构,设计实现了可兼容光学、 射频模式的多模复合末制导图像处理系统,系统具有高实时性、可重构性和通用性强的 特点。同时,在设计的系统平台上,采用适合各模式的FPGA预处理算法完成图像实时 预处理,采用SIFT特征匹配算法完成实时并行匹配运算。实验表明,本文设计的末制 导图像处理系统及SIFT特征匹配算法,在光学和射频模式下都达到了实时处理的要求;复合 末制导处理系统的匹配精度,要优于单模末制导图像处理系统的匹配精度。
2014(6):1196-1202.
摘要:为了修复X射线投影图像中闪烁体缺陷引起的图 像伪影,提高X射线投影图像的三维重构质量,结合X射线成像过程中闪烁体缺陷的结构特 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SCB修复算法(IBSCB)。利用Kirsch 算子对本底图像进行处理,获得标记出闪烁体缺陷像素的掩膜图像。进而对样 品投影图像中相应 的缺陷区域按照由外及内的顺序迭代进行修复和扩散,在对外层缺陷区域修复完成后,利用 修复后的信息 修复内部缺陷区域,并且根据周围缺陷像素的个数确定修复和扩散过程中的迭代系数和迭 代次数;对于其 中的修复过程,采用log算子滤波,并将滤波后的信息沿等照度线方向扩散实现图 像修复。从主 观视觉和客观数据两方面对BSCB和IBSCB修复算法进行评价。不同放大倍率下X射线投影图 像的修复结 果表明:IBSCB不但提高了修复质量,而且其修复速度也比BSCB算法提高了5~6 倍。比较修复前后X射线投影图像的三维重构图像,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2014(6):1203-1212.
摘要:为实现以多片 线阵CCD亚像元成像为基础,提出一种超分辨率重构算法。首先,在高分辨率网格上建立插 值模型;然 后,辨识插值重构图像在线阵列方向和扫描方向的模糊核,得到整幅图像的模糊核;最后, 采用带有 Neumman边界条件(BCs)的梯度平滑Richard-Lucy(GSRL)滤波复原算法去除模糊,抑制了振 铃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用本文算法重构超分辨率图像的灰度平均梯度(GMG)值较双线 性插值法提高了7.63,主观目视清晰、细节 丰富;可以实现对多片线阵CCD亚像元成像的超分辨率重构,获取更高的系统分辨率 。
2014(6):1213-1219.
摘要:针对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需设置冗余的支撑集 ,导致信号重构时运算量变大、抗噪性能 和重构性能变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模型的OMP(BOMP,bayesian orthogonal mat ching pursuit)算法。首先利用贝叶斯检 验模型和OMP算法合理去除支撑集中的冗余部分,得到相等或略大于信号真实稀疏度的支撑 集;其次构建BOMP的 信号重构算法;最后将算法应用于ISAR成像。仿真和实测数据结果表明,由于本文算法可近 似 估计到信号的真实稀疏度,因此具有更好的抗噪性能以及重构精度,相应的运算量也明显减 少。
2014(6):1220-1224.
摘要:利用模板印刷技术,制备了具有不同局域表面等离 子体共振(LSPR)峰的Au纳米空心半球壳结构,并以4-巯基苯 胺(4-ATP)为探针分子研究了纳米结构表面吸附分子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纳米结构的LSPR峰位处于激发光波长的短波长或“马鞍型”位置时,SERS 强度随吸附分子数的增加而增大;当处于长波长位置时,SERS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利用分子吸附理论和纳米结构表面局域场强度变化,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
胡翠英 , 王琳 , 刘传明 , 赵静 , 马骥 , 庞其昌
2014(6):1225-1228.
摘要:提出应用荧光光谱成 像技术对鹿茸饮片进行检测,以期为鹿茸真伪鉴别 提供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方法。采用凝视式荧光光谱成像装置,对不同来 源的13种鹿茸样 品进行了荧光光谱成像分析,从各样品的光谱立方体中提取了其特征光谱曲线 ,并采用欧氏聚类 分析方法对特征曲线进行解析。系统所用光源为中心波长254nm 的窄带紫外光源, 光谱分辨率为5nm,扫描范围为410~670nm,空间分辨率为4000000。光谱成像检测结果与作为对照实验的性状、 显微鉴别结果一致,表明荧光光谱成像法可用于鹿茸的真伪鉴别,且方法简便和客观 。
赵树弥 , 朱灵 , 李阳 , 朱灿灿 , 李志刚 , 张龙 , 邓国庆 , 王安 , 刘勇
2014(6):1229-1236.
摘要:针对微流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芯片荧光图像中 反应腔识别与荧光信号提取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算法集成的 微流控PCR芯片荧光信号提取方法。首先提取CCD图像中包含多个反应腔的目标区域,采用最 小误差阈 值分割法分离背景和反应腔,使用网格划分法提取单个反应腔区域,通过小波变换和改进的 Canny算子相 结合的方法实现反应腔边缘识别。然后对每个反应腔的识别区域进行像素灰度值求和,计算 均值来表征本 次循环荧光信号的强度。以人工质粒PUC-18基因为检测对象,开展了反应条件相同的四腔 微流控实时荧 光PCR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快速有效识别PCR反应腔并实时提取每个反应腔的荧光信 号,绘制的扩增曲线一致性好,避免了亮、暗斑的影响,提高了基因扩增分析的准确性。